一群人的榮華富貴,就被此人給牽連的全都沒了,在大明越發的強大之後,這些人的心中就越是悔恨。
倒不是悔恨自己貪贓枉法。
而是沒有順著皇上的想法去做事。
“想必城內的訊息,諸位也都有所耳聞了,範復粹死了,身份竟然是大明的暗探,現在有訊息表明,大明軍隊也快要越過遼河了。”
虞山先生現在也不能叫虞山先生了。
應該叫做錢謙益。
這位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探花(一甲三名進士),後為東林黨的領袖之一,年歲已經不小了,居然能夠在盛京這種苦寒之地,活的好好的。
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雖然皇太極一般情況下找的都是黃立極,施鳳來和溫體仁等人。
(本章未完,請翻頁)
他這樣的老人,能夠在這個根本就你沒有儒學的土壤之中生存,辦事可是不小。
另一個邊上,溫體仁抬眼剛看了看錢謙益。
在皇上剛剛登基那一年,正當推舉閣臣的時候,錢謙益考慮如果禮部尚書溫體仁、禮部侍郎周延儒並推入閣,則名在己上,故陰謀阻止,遂派門人、禮部給事中瞿式耜進言主推者拋棄溫體仁和周延儒,以成基命及錢謙益等11人面上。
這件事讓錢謙益與溫體仁、周延儒結怨。
雖然結緣之後,都被崇禎一鍋端了。
可互相看不順眼,一直都存在著。
本來只要錢謙益贊成的,溫體仁就一定會反對。
可面對範復粹和大明軍隊打過來的事情,都可以放在邊上。
“範復粹死了這個訊息應該是真的,而且可以想到的是,這個訊息一定是盛京朝堂上的那些人放出來的。”
溫體仁分析者其中隱藏的東西。
“另外,我覺得,範復粹應該不是大明的暗探,之所以這麼說,就是有人想要咱們做出選擇。”
能夠來到這裡的人,都不是蠢蛋。
在大明的時候犯蠢,反而正體現了他們的精明,為了自己的利益,當一次蠢貨有什麼不可?
可到了盛京就不同了。
不聰明一點,不使出全身的力氣,很難再這裡生存下去。
畢竟他們在大明犯蠢的時間太久了,久到已經忘了所有的謀生技能,忘了如何腳踏實地的去做事。
“所以現在要商量的就是,向大明投誠,還是一條路走到黑,跟著大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施鳳來的聲音彷彿就像是,從山頂刮下來的寒風,吹得每一個人心裡都涼颼颼的。
總覺得從此人的口中,說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句話,心裡很是怪異。
施鳳來也知道自己不招人待見。
自說自話的道:“向大明投誠是不可能了,不說大明接不接納咱們,就是真的接納了,諸位也都知道,韓爌一家人可還在修路呢。”
關於韓爌的所修訊息,都是代善安排人,傳播出去的。
真實的不能在真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