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生在大明的人,卻都一個個的埋葬在了另外一個長安,另外一個小秦嶺。
不得不說,身安之處是吾家,一點都沒有錯。
傷春悲秋的時候,總是很短在,在第二年年初,高桂英的身體就不行了,在到了盛夏的時候,還是沒有熬過這一陣炎炎烈日。
而隨著高桂英的離去。
高巖在面對崇禎的時候,也就更加的冷漠了。
小秦嶺上,種滿了桃樹。
這些桃樹都是崇禎特意挑選的,每一株都是最好的,崇禎認為最好的。
可在悲傷還沒有來得及消退的時候,柳如是也到了下來。
於是還沒有來得及回去的楊闊海,也就更加的不能走了,就是想要把柳如是帶回楊國修養。
都沒有辦法做到。
老人的病,來的就很迅猛,根本就經不起海上長途的顛簸。
這一年是崇禎六十年(1688年。
柳如是走的很快,不知道是對高桂英的離去,悲傷所致,還是以偶女為其他的原因,來回兩個月,就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個旅程。
和高桂英一樣幸運的是,在她們走的時候,身邊除了有崇禎陪著,還有兒女們陪伴。
「你們走了,我也概該走了,只是不清楚高巖,會不會把我和你們葬在一起。」
此時已經深秋,崇禎佝僂著年輕的身體,一塊塊的墓碑看了過去。
只有最中間的一塊空地上,是給他留下來的地方。
這裡的陵園,不像是大明其他皇帝們的陵園,修建的很是奢華。
簡單,和樸素才是其中的主題。
不過相比其他歷朝歷代的皇帝,崇禎的陵園卻是寒酸的,還沒有多少大戶人家的墓地大。
在下山的時候,再次看了一眼墓碑上的名字和雕刻的人像。
就頭也不回的走了。
腳步有些踉蹌,彷彿喝醉了酒一樣。
這一次下山,就在了沒有上過山,也沒有在出過門。
外界的紛紛擾擾都沒有辦法再打擾這樣一位,名義上的老人。
不知不覺中,就到了第二年春天。
這一天,崇禎起了一個大早。
帶著早就準備好的水果點心,還有一口精緻的棺材上了山。
山上開滿了桃花。
似乎都是因他而來。
在飲下了茶水,吃了快點心之後。
崇禎的腦海裡,一個關於生命的倒計時終於清零了。
沒有什麼後事要交代,他的左右,都在他的書房之中。
陪同而來的人,一開始還以為崇禎是熟睡了,可在等了一會覺察到了不妙之後,立刻就讓人下山去通知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