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們是最敏感的一群人,可以在任何的一個細微處,看到會對他們產生的危機。
除非是自己跳過貪心。
不然全身而退還是可以的。
「哎···算我駱家一個,孫家主去哪裡,我駱家也跟著去哪裡。」
都是從一個時代過來了,已經經過了最好的時代。
現在眼看著商人在大明快要走到頭了,那麼就要尋求出路了。
遠走他鄉,在很早之前肯定是不可能。
因為那時只有大明一個國家,現在則不同了,大明待不住了,還可以走出去,別的封地上也能夠生活的很好。
實在不行,還可以去往更遠處的國家居住。
不就是語言不通嗎?
找幾個語言學者給他們做翻譯就會,還錢能夠解決的事情,能是事情?
「你們駱家也不看好這一次遠征?」
另有人不解的問道。
連續幾家都退出了遠征印度的紅利,這就不得不讓人懷疑,這一次的遠征是不是一個坑。
就像是歷史上隋煬帝楊廣攻打高句麗一樣。
人家楊廣實在消耗世家的兵力,現在似乎也可以認為是在消耗諸侯王的兵力。
只要諸侯王的兵力損失太大,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不用想都能知道。
收回封地的權利只是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也可以是重新分封當朝的有功之臣。
都是聰明人,什麼彎彎繞想不明白,只是無法明著說出去罷了。
「我們駱家的前家主駱養性,你們是知道的,他老人家在走後,留下來的一句話就是,看王家怎麼做,自己跟著繼承。」
駱家在大明,現在也是一個很大的家族。
說話的正是駱養性的兒子駱祚昌。
作為長子,沒有走上朝堂,只是因為駱養性不願意讓自己的兒子去蹚渾水。
少了崇禎作為皇帝,在駱養性的心裡,任何人做皇帝,做臣子的都絕對不會安心。
不過,在駱養性走了之後。
他的第二個兒子駱祚久,也就在駱祚昌的安排家,進行了科舉,現在才堪堪做到一個小知縣的位置上。
官場不是駱祚昌想象的那樣簡單。
努力了這麼就,也就這個樣子了。
他們駱家也感受的出來,不過是曾經作為太上皇的臣子,在不知不覺中被新皇給針對了而已。
每一次在晉升的時候,都是一句要磨練一段時間。
可人生有幾個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