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有了外部的支援。
荷蘭人勉強的補充了差不多四十艘戰艦。
就在八月初這一天,馬頓·特羅普再次率領著一百多艘荷蘭軍艦出戰,試圖打破英國海軍的封鎖。
八月十日,他與英將喬治·蒙克在斯赫威寧根海面交戰。
然而,這一次運氣並沒有在荷蘭人這一邊。
戰鬥剛開始,特羅普就不幸陣亡,大部分的戰鬥是在對荷蘭極為不利的情況下進行的,在損失了十一艘軍艦之後,荷蘭人艱難的返回港。
當然,由於荷蘭人使用了楊國和大順賣出去的戰船。
英國人也好不到哪去,由於有三十五艘遭重創,所以蒙克不得不解除了對荷蘭的全面封鎖。
荷蘭人付出了一名海軍將領死亡的代價。
總算是拿到了通行海上的權利,也不知道是虧了還是賺了。
不過,即便是如此。
兩個國家依然宣佈了自己是勝利的一方。
英國是因為他們的戰術和戰艦的優勢,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
荷蘭則是因為戰略上解除了英國對荷蘭本土的封鎖。
不過,在海戰後荷蘭內部依然有很多人希望擊敗英國,但名將特羅普戰死給荷蘭心理上造成嚴重打擊。
受到影響最大的則是奧蘭治派失去了政治影響力,且大議長約翰·德·維特願意向克倫威爾提供正式簽訂的條約保證,即同意威廉三世永遠不會成為荷蘭執政。
和平談判正式開始,最終雙方簽訂《威斯敏斯特和約》。
當然這其中,損失最
大的也有王士琇。
在荷蘭的經濟,陷入一片迷茫中的時候,他手上的資產有多麼的優秀,最後的損失就有多麼的大。
最後只能忍痛割肉。
用一個無法想象的最低價格,出售給了荷蘭政府。
就這,若不是看在大明強勢的面子上,王士琇還真就賣不出去。
與此同時。
賺錢的就只有楊國和大順了。
若不是王士琇派人暗中宣傳了一點,大明即將要攻打這兩個國家的話,這兩個內部局勢安穩的國家,怕是會迎來一波移民的熱潮。
以此來填補,兩個國家人口不足的窘況。
大順。
長安城中。
高桂英和柳如是散步在街道上。
自從崇禎離開了這裡,高桂英就不再親自做菜了,也不再去往天鵝湖去看風景,去釣魚了。
似乎從那一天開始。
她就有一次成為了高巖害怕的源頭。
「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