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些移民過來的大明人來說。
崇禎相信,只需要兩三代人,這裡的每一片土地,都會深刻的烙印上漢人的痕跡。
若是以後,整個世界的交通航運發達了的話。
大明和大順聯手,或許可以把西方這些國家,關在一個很小的地方,從而拿到更大的利益。
「英國人的習慣,他們的文化,還有傳承都在說明這一點,一個強大富強的國家,這是自信的表象,更加重要的是據可靠訊息,愛爾蘭和蘇格蘭實際上已併入英國,英國的經濟和政治實力大大加強。」
高巖說的而這些,崇禎可是一點都不知道。
放下皇位的時間,已經很久了,大明朝堂有沒有得到這些訊息他不是很清楚。
不光想來,就算是朱慈烺得到了這些訊息,也會因為鞭長莫及,完全沒有辦法行動起來。
大明太大了。
大有大的好處,卻也有不好的地方。
那就是一個決策,牽扯的太多,等到所有的一切都捋順,又會錯過最好的時機。
「此時的荷蘭人應給也很自信,當年英國內戰的時候,唐斯之戰可是戰勝了西班牙人,從而脫離了西班牙殖民的掌控,若是如此的話,怕是英國人會因此而吃大虧。」
崇禎還記得那一年應該是崇禎十二年(1639年),也是那一年不管是荷蘭人,還是西班牙人,才沒有對東方的大明,展開軍事行動。
因為他們有著更大的利益在爭奪。
至於後來,就是想要行動,也不可能了,大明的水軍已經成型,再打起來肯定是便宜了別人。
還不如老老實實的做生意來的好。
隨著崇禎的分析,高巖也是兩眼一愣。
這些他都有想過,只是沒有確定下來,現在再次聽到崇禎這麼說,就說明他的判斷沒錯。
想到這裡,他就覺得,自己應該可以聯手楊闊海,向荷蘭人和英國人,拿到一點利益才對。
最好是讓這兩個國家,放棄對澳洲和新幾內亞的窺視。
他們現在需要的就是時間。
不在這兩個國家爭鬥的時候,確立下自己的統治地位,很可能會被勝利的一方,當成了可以隨時吃上一口的肥肉。
以他們這點人口和兵力,短時間的抵擋還可以,時間久了,就會出現各種物資的匱乏。
「這麼說,英國人會輸掉這樣的一場戰爭?」
高巖飯也不吃了。
滿心的想著,若是英國人輸了,他面對就是荷蘭人,相比荷蘭人,他覺得英國人更好打交道一點。
「輸倒是不會,只是會吃虧,最後應該會打成平手,我只是說應該會這樣,具體的還要你自己去判斷。」
崇禎說起這句話,心中也不是很確定。
不過是飯桌上,隨便的閒聊,給出一點建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