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大明的軍隊,完全不需要顧及消耗。
可以說是在用強大的國力,來滅掉了周圍的強敵。
戰鬥這種事情,只要打的多了,損失的少了,自然就會湧現出一群懂得打仗的人。
當然,崇禎的識人之名,可是被整個大明所有人都認可的。
在崇禎提拔起來的人,沒有一個人是濫竽充數的,這就很恐怖了。
就是再完善的科舉,都打不到這樣的結果。
崇禎只是點著頭,其中兩軍作戰的門道,他看不出來有啥訣竅,不過這一戰兩個國家打了平手。
那麼荷蘭人的自信心就會高漲。
往後英國人就要難熬了。
「你覺得,這一次打海戰,荷蘭人和英國人,誰會贏得勝利?」
外國的歷史,崇禎記得並不多。
本就是個學渣,對於歷史上的這一次大海戰,有沒有出現過,他自己心裡都沒譜。
更不要說去從有限的訊息中,判斷出那一個國家會在海戰上面去的上風。
不過,根據他記憶中,英國是笑到了最後。
荷蘭人很顯然最後落敗了。
「暫時看不出來,荷蘭被稱之為‘海上馬車伕",而英國現在也是後起之秀,佔據著最有利的地理位置,這一場大戰恐怕要持續很久才會結束。」
高桂英搖了搖頭。
單憑這點訊息,可沒法判斷的清楚,她的大順也才剛剛建立起來不久,可沒有辦法摻和到其中。
「咱們隔岸觀火就成,不管誰輸誰贏,都會和周圍的一些有實力的國家,建立起攻守同盟,利益就在這裡面。」
攻守同盟?
崇禎臉上不動聲色,心中卻是吃驚不小。
自己的女人,什麼時候成長到了這種地步,連國家和國家之間的博弈,都弄的比他還清楚。
難道說,出了遠門,才會更加的鍛鍊人?
「隔岸觀火好啊,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可也是有合縱連橫的大家,這就很考驗各個地方的大使館人的本事了。」
崇禎在大明重新分化了鴻臚寺這樣的一個部門。
要做的事情,也不在是等在大明,接待一些前來朝貢的人,而是要求走出去,在許多的國家,建立大使館,不但可以搜查一些隱秘的訊息。
也可以透過遊說的方式,讓這些有大使館的國家,做出對大明有力的做法。
在大順。
崇禎覺得,高桂英不可能不做這樣的事情。
「恩,我大順也是設立了一個外交部,雖然不是鴻臚寺,不過只能是差不多一樣的。」
高桂英說的這個外交部。
是她在來到澳洲之後,學著周邊的許多國家,建立起來的部門。
在這裡建立國家,並不是一直都照抄大明,才算是進步。
崇禎又聽到了一個熟悉有陌生的詞
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