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皇帝不喜歡的東西。
他們大明卻是很喜歡的。
重現歷史。
重現盛世。
這一種偉大的功績,怎麼能夠缺少。
雖然是個仿製品,可意義非同凡響,這一代的人不做,後來人又拿什麼來增加國家的認同感?
歷史的厚重,就是在這種一點一滴中形成。
盧象升不知道的是,在整個世界上,這樣的紀功柱,也是少之又少。
已知的就只有三個。
羅馬圖拉真紀功柱是其中一個,為羅馬帝國“最佳元首”圖拉真所立,以紀念其征服達西亞並將羅馬疆域擴張到歷史上最大範圍,被譽為“實現羅馬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柱。
可也沒有燒錄萬國元首的名字。
這一點相比之下,就有點自說自話的意思。
另外一個印度阿育王石柱,阿育王統一了整個南亞次大陸和今阿富汗,囊括整個印度次大陸,被視為印度最偉大的皇帝。
為銘記徵略,弘揚佛法,他在印度各地敕建了三十餘根紀念碑式的圓柱,這些柱子一般高十幾米,其中最著名的是貝拿勒斯城外鹿野苑的石柱。
可也是自己給自己建立的。
哪有“大周萬國頌德天樞”名至實歸,是別的國家,自發的給武則天修建的一座紀功柱。
只可惜的就是,最有象徵意義,最能展示漢民族輝煌的一個紀功柱,已經被人給敗家了。
就是把唐玄宗拉出來鞭屍。
也無計可施。
畢竟,在歷史上,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也只有武周時期,任何其他的國家,都做不到這一點。
盧象升做事還是很雷厲風行的。
回到了西安府,立刻就找人搜查關於“大周萬國頌德天樞”所有訊息,造型,圖刻,上面記錄的名字。
也都要力求真實的還原。
而接到這個任務的商人們,也都高興的睡不著覺。
能夠參與到這樣的盛世當中,想來他們的名字,也會流傳很長一段時間。
然而,引起的另外一個有趣的事情就是。
越來越多的人,對唐朝時期的那些皇帝的品行,越來越鄙視了。
改史改的讓人一眼就能夠看得出來真假。
在歷史上的諸多朝代當中,也是第一個。
於是,唐朝時期的歷史,也都成了茶餘飯後的一些消遣的話本。
只是在流行了一段時間之後,有發現,還不是一些《隋唐演義》之類的話本更加有說服力。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