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
並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悍然入侵了朝鮮。
袁可立清晰的記得,萬曆二十年(1592)十月,明廷命令李如松提督薊、遼、保定、山東軍務,其弟李如柏、李如梅為副總兵,決心派遣各軍援助朝鮮。十二月,經略宋應昌、李如松率軍七萬人東渡入朝,萬曆二十一年正月初六日抵達平壤,初八日合兵進擊平壤,一舉攻克,殲敵一萬餘人,俘獲無數,日軍逃竄,明軍取得了入朝的第一個偉大勝利,史稱“平壤大捷”。
“皇上,在大明的萬曆年間,是有不少人做過打進扶桑本土計劃的,最早提出這個策略的是太僕寺少卿張文熙,他主張調動南直隸、浙江、福建、廣東四省的水師,直搗扶桑的本土。”
袁可立的話,讓正在討論著怎麼出兵的人,都靜了下來,既然前人也有過這樣的考量,那麼他們也能夠從當中吸取一些經驗。
儘管這兩者之間的軍事實力大不相同,可在自己還沒有萬全之策的時候。
也不放多聽聽。
見到所有人都在等著他繼續說下去,袁可立也沒有賣關子,緊急的軍事討論,要的就是快,和全面。
他自己說的,和前人總結的,也而不一定適合這個時代。
在袁可立的心目中,這個時代的軍隊,是最能夠創造奇蹟的,說出這些不過是一次參考。
“大明的水軍,戰鬥力要比以前的高,這一點和荷蘭人的戰鬥,就可以看得出來,再之後,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福建巡撫許孚遠也提出了征討扶桑的計劃,然而他又提出軍費百萬的要求,財政困難的朝廷,最終沒有同意。”
說道這裡,袁可立嘆息一聲,整個大明,從開國到如今,也就崇禎的手上,朝廷從來都不缺錢。
這是旁人羨慕不來的。
要是當時萬曆皇帝國庫之中,有這麼多錢財的話,扶桑早就被打下來了。
其他人聞言也是一怔。
他們沒想到,連續兩次攻打扶桑的計劃,最後都是因為朝廷沒錢,才不得不放下不提。
就是崇禎也是無語。
他的歷史並不好,還真不知道大明有過這種計劃。
該說,大明的皇帝,就是剛猛嗎?
自己當年的小弟朝鮮被人欺負了,想到的就是打到敵人的本土去。
從中說和,求和。
這樣的想法,似乎都沒有存在過。
“後來就到了明神宗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當時是扶桑後陽成天皇慶長二年,扶桑退出了議和,再次挑起了對朝鮮的戰爭。
福建巡按徐兆奎、巡撫金學曾都建議調動浙江、福建的水師打擊扶桑本土。
萬曆皇帝正式批准了這次作戰計劃,因為廣西總兵童元鎮熟識島情,朝廷任命其為統帥,主持進攻扶桑。
不過,因為扶桑的豐臣秀吉死亡,扶桑退出了朝鮮的戰場,當時朝廷的國庫也沒有多少銀子,不得不放下了這次計劃。”
崇禎眼中吃驚的神色已經退去,只剩下驚愕,這是在逗他?
他還以為能夠聽到一些,在歷史上沒有記載的戰爭,合著連續幾次都因為朝廷沒錢,所以不得不放棄?
“也就是說,大明計程車兵,從來都沒有踏上過扶桑的土地?”
崇禎面色有些難看。
人家倭寇來大明經常打秋風,整個朝中的大臣們,只想著防守,就沒想過也出去搶一波回來。
袁可立尷尬的輕咳一聲道:“是的皇上,不過這些人留下來的計劃,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