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律法的設立,怎麼看都不靠譜,地方上的那些斷獄,能夠有多少見識,能夠制定出來多經典的律法?
怕是遣詞造句都會自相矛盾。
這種事要是真的成了的話,他們這些朝廷的大臣們又該處於何地?
更上面的皇權,又該放在那一邊?
駱養性更是目瞪口呆。
他以為自己已經很大膽了,沒想到這個世界上,還會有人比他還大膽,心中暗道:難道初生的牛犢真的不怕虎?可他明明見過一條案例,說是牛犢子,見了老虎絕對會嚇得亂跑的啊。
哪怕是還在糾結著前一個案件的範景文和朱繼祚都被驚住了。
一時間手上力氣沒用好,扯斷了下巴上面的幾縷鬍子。
文淵閣的場面,突然間就陷入了凝重之中,目光都齊刷刷的看向了崇禎,就等著崇禎來拿主意。
而在這一刻,不少人都在心中暗罵:因言獲罪,看來必須要重新拾起來,要不然什麼人,什麼話都敢說話,那還了得。
崇禎的沉默,加劇了文淵閣的凝重氣氛。
在場的眾人,沒有誰知道,在這一刻皇上心中到底在想著什麼。
明明是一件看起來很複雜,實際上只要權利到位,就很容易解決的事情,怎們忽然就變成了大明律的起草方案,從民間開始了?
恆古未有啊。
公孫明低著頭,沒有看任何人的臉色,他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也明白這句話說出去,到底會得罪多少人。
更加難說的就是,皇上會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崇禎的思緒,一下子扯得很遠,他想要在自己的腦子裡,找一找,到底有沒有這種奇葩律法存在的可能。
他自認是一個學渣。
記不得多少有用的東西,之所以現在坐在皇位上,也不過是運氣好而已。
可好運總會用盡。
(本章未完,請翻頁)
若是大明再走不出原來的歷史深坑,也不過是另一個朝代的輪迴。
“從下至上的律法,可以打住了,大明識字的人還是太少,懂得看報刊的人也不多,別把一種新法,弄成了惡法。”
崇禎想了想,覺得公孫明說的有點道理,可他不敢去賭啊。
他不知道,整個大明到底適不適合這樣的做法。
可他手中的皇權要是動搖了的話,那麼他就算是有許多好的辦法來解決某些事端,也絕對不會像現在這麼輕鬆。
公孫明心中一陣失望,身邊的姬辰和張小二,看不出心中想著什麼。
而文淵閣之中的其他人,都輕輕的送了一口氣。
只有站在崇禎旁邊的王承恩和衛江,還不明白,剛剛到底發生了多大的一件事。
“兩件事,其實也可以當做一件事來處理,輿論上面,報刊一定要刊登出來,還有就是把這件事大範圍的傳播出去,看看民眾的反應。”
崇禎已經不敢在繼續討論下去了。
他發現,最近自己最好都不要去找大理寺的人來討論大明律,這種很嚴謹的東西,最讓人頭痛,也最能夠引起整個朝堂的震盪。
如今的大明還不平靜。
外面的敵人還很多,不容西他做出多麼離經叛道的舉動。
當年能夠連續更換兩次朝堂之中的大臣,崇禎仔細的回憶過,那都是有很多的運氣成分在其中。
要是在來一次的話。
大明絕對會陷入癱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