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在如今更嚴謹的大明律上面,誰也沒有辦法,在找不到人證物證的時候,輕易地下結論。
突地,李長庚有了一種很奇怪的感受。
以前都是大明的官吏再犯法。
如今倒好,官吏不犯法了,還正常做事,給百姓們謀福利了,可老百姓們卻在帶頭犯法。
整個大明似乎給顛倒了過來。
讓他覺得,這些人之前被當地的官吏們欺負,那就是活該。
當然,這些話他不敢說出來,只能在心裡想一想。
可不痛快是有的,而且這件事還的解決。
(本章未完,請翻頁)
畢竟,皇上都在邊上看著呢。
不能用糊弄王承恩的方法,糊弄過去。
“錯誤一定要糾正,還得讓當地的百姓們知道錯在了什麼地方?”
“要是這些人,明知是錯,還要當做對,又該怎麼處理?”
崇禎繼續丟擲問題。
如今面臨的問題都複雜的,讓崇禎喘不過氣來,也是直到這一刻才會體會到,治理一個國家到底有多難。
曾經那種,給他一個國家,就一定能夠發展起來的想法,早就在瑣碎的治政之中煙消雲散了。
所以他現在,就是隻提出問題,看別人是怎麼解決的。
只要不是掉智商的答案。
他都會拿出去嘗試一下。
對錯無所謂,積累一點經驗,繼續改正才是唯一的出路。
“按大明律,嚴懲不貸。”
李長庚想都沒想的說出了口。
“可週圍的人,都幫著犯錯的人,還因為如此收集不到證據,又該怎麼辦?”
崇禎繼續發問。
可明知是錯,卻又沒有證據,官府還沒有辦法插手其中,反而還要對的人,給犯錯的人賠償。
這種事不是沒有。
各個地方之前的官吏,使用的方法簡直不要太多。
只是如今換了一個身份,成了百姓做著曾經官吏們做過的事情。
李長庚一時回答不上來,他有心讓皇上在所有的律法後面加上一條,只要犯錯,就算找不到證據,也會被繩之以法的律法。
想了想,那不是莫須有嗎?
張了張嘴,只能打消了這個念頭。
他還沒有糊塗,一旦這種律法頒佈出去,他的名字絕對會遺臭萬年。
畢竟歷史上,秦檜可是隻用了一次,就被鑄造了一對鐵像,他可不認為後人不敢給他鑄造一個鑄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