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已經想好了,工匠的分級,每一個行業自己去選,自己去分。
免得形成外行指揮內行的事情發生。
而每一個工匠的晉級,也都需要最少三位更高一個級別的工匠們的認可才行。
現在暫時只有一個意向,還沒有設計好各種條例和規章制度。
而最優秀的工匠,升任為大匠之後,可以選擇進入道院。
“道院如今都是大匠,不知道皇上對大匠的評分標準是什麼?”
這一點袁可立真的很好奇。
而好奇的也不只他一個人,就連晁剛和高桂英也支起了耳朵,想要聽聽崇禎的看法。
“手藝和思路,就是說手藝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可以入選,某些有著重要意義的思路,也是可以入選的,重要的是自己要能夠做出一項以前從來沒有過的東西。”
崇禎說的其實就是創新。
只有能夠拿出自己的最新成果,不管是有用沒有,都會得到道院的認可。
畢竟此時沒有用的東西,不一定往後沒有用。
科技的積累,總是從無到有,從有到多的。
“這樣啊,那百工學院的事情,也有一個好辦法可以解決,就是學院只招收那種技術水平很高的工匠,然後培養那種可以突破自己水平的知識和手藝。”
袁可立畢竟是教過書的。
以前他學的是私塾,現在則是小學,對於這種從從小學,一直上到中學,乃至於大學的升學方式,體會很深刻。
層層遞進,可以篩選出一些學習更好的,淘汰掉那些學習不行的。
而教書的先生和學校,不但扮演者教書的任務,也扮演者伯樂的任務,完全可以做到學業有成的學生,幾乎很難有濫竽充數的存在。
崇禎聽得一愣。
心中暗道:誰要是在說古人不聰明,他肯定是要在腦袋上給一個腦瓜崩子。
他是鑽了牛角尖了。
總覺得百工一定要從小學習,培養興趣和手藝。
(本章未完,請翻頁)
然而事實證明,他的辦法在這個有師徒傳承的時代,根本不就行不通。
不管是軍隊也好,還是有師徒傳承的也好,他們可能手藝不是很精通,可好歹是已經有了手藝啊。
而大明往後需要的則是更高階的人才。
那麼百工學府也可以把有手藝,有想法的人,培養的更加高階。
就是短時間來說,招收的學子範圍會更小。
高桂英也是一怔,她一開始的想法就是給百姓們一個掙錢的門路,沒想過可以做那種更加精英的教育。
仔細的想想,袁可立的說法沒有錯。
可和她的初衷已經大不相同了。
她此時想要說出自己的看法,卻幾次張嘴都不知道如何去說,學手藝在軍隊就可以免費,人家憑什麼來你這個收費的地方?
也就提升更高的手藝,才有更高的價值吧。
這麼一想,這個學院,根本就不是給平常人開辦的。
“這個辦法不錯,百工學院只教更高層次的學問,看起來學生少了,可質量提高了。”
崇禎不由的看向了袁可立,還是袁老爺子給力。
瞬間就能夠想到這麼絕妙的主意,不就是他後世的那些特別專業,也特別牛逼的大學招生方式嗎?
吸引人才,然後培養根高層次的人才。
如此迴圈,何愁大明人才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