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就有隱秘角落裡出來的侍衛盡心搜身。
史可法渾身都不自在。
他是聽說過,以前進皇宮的人和都沒有這個“待遇”。
“你叫史可法?”
“是。”
今日一天,史可法已經不知道多少次回答這個問題了,似乎每一個人都要問一下。
崇禎扭頭看去。
史可法的名聲有多大,恐怕沒有多少人不會不知道。
就連崇禎這個不學無術,混學歷的人,都聽說過這樣的一個名人。
然而隨著大明的科舉變法,是客服也就沒有了容身之地。
可聰明人就是聰明人,儒學的路子走不通了,卻走上了數算的道路,而且看樣子走的還很長遠。
史可法(1602年—1645年5月20日),字憲之,號道鄰,祥符人,祖籍大興明末抗清名將、民族英雄。
他為官清廉,堅貞不屈,是明末著名的政治家。
崇禎元年(1628年)進士,任西安府推官。後轉平各地叛亂。京城被攻陷後,史可法擁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為帝,繼續與清軍作戰。官至督師、建極殿大學士、兵部尚書。
順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大舉圍攻揚州城,不久後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
當時正值夏天,史可法的遺骸無法辨認,其義子史德威與揚州民眾隨後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嶺。
可現在,只是一介白身。
也算不上白身,在工程隊作為陳新甲的副手幹過一段時間的工作。
也就洪承疇的運氣好,發現了史可法在數算上的才能,然後才一封奏疏送到了京師。
崇禎恍然發現,他在登基之後,沒有開展恩科,讓書生們在自己的手中做事。
那些朝中的大臣們,也因為自己撒手不管朝堂上的事務,從而開始給自己濫權,完全忘了還有科舉這一個大殺器。
或許那些人正在準備著讓他開恩科。
只是還沒來的及,就被他一股腦的全部幹翻了。
“文秀來了。”
崇禎先是招呼劉文秀坐下,最後起身走到了史可法的身邊,上下打量了一下。
“何為儒?”
突然的一句問話,差點讓史可法一陣懵圈。
一直聽說皇上不待見儒學,此時問他這個是什麼意思?
“你對八股文有什麼看法?”
崇禎連續兩個要命的問答,讓史可法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遇。
在沒有學數算之前,他學的就是儒。
為的也都是科舉,八股文練得也是出神入化,讓許多親朋好友都覺得,只要上了考場,最少就是一個進士的頭銜。
“你的祖上對朝廷的功勳得以世襲錦衣百戶,稱京師錦衣衛籍。這一點忠心體國沒有人可以忽視,儘管暢所欲言,也讓朕聽聽,一個學儒的人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崇禎就這個話題,問過你很多人。
一個個的都老奸巨猾的,從不正面回答,弄得他都不知道,自己把八股文去了之後,這個科舉還有沒有意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