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時口快,說錯話了。
雖然事實就是如此,但不能說出來啊。
同時心中也在思索著,什麼時候大清也已經學會了那些漢人們的糟粕了?
大明的火器和各種工匠技術暫時還沒有學到,可這種權謀使用方法,已經快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
曾經直來直往的隨便發言。
似乎已經要一去不復返,或許是往後再也不可能出現了。
另一邊的阿濟格眼神閃動。
彷彿也意識到了什麼了不得的東西。
皇太極沒有等到代善的回答,繼續看著遠處的馬蘭峪,當年從馬蘭峪出來的時候倒是速度很快。
然而想要進去的時候。
就成了一頭撞在大淩河堡上那麼難受,他算過了大明內部的軍隊部署,應該沒有多少人才是。
為何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召集這麼多的人?
他不明白的是大明如今的募兵制度。
三個月一批新兵,速度快,各方面還很有保障。
只要挺過第一次戰鬥,就能夠迅速的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兵。
不需要像以前一樣的,刀槍互砍,成軍的速度也就很快了。
而一名弓箭手的訓練是多長時間?
騎兵的訓練又是多長時間?
就算是最簡單的刀斧手和長槍手,那也是需要時間來積累的。
“告訴下面的人,一個時辰之後繼續進攻,還有讓後面的工匠迅速趕出一批投石車試一試,要是好用的話,就用這個。”
火炮他已經不想了。
沒有合格的工匠,是真的沒有辦法鑄造的出來。
重要的是,他們大清的鐵器根本就不足以讓其他的鐵匠試手。
想到這些,皇太極就對失去的劉漢格外的心痛。
早知今日無人可用,當年就該把那一批工匠,全部留在盛京城裡,給一個更好的職位也不是不可以。
他能夠容得下大明的叛臣。
卻疏忽了對他最重要的工匠,實在是不該啊。
在皇太極走後。
留在當場的一些貝勒們,才開始小聲的竊竊私語起來。
“看來馬蘭峪真的是打不下來了。”
“用漢人那些大臣們的話說:勞民傷財啊。”
“哎,咱們本以為是有好處可拿,現在算是虧本了,不知道大明會不會因為咱們的不宣而戰進行報復?”
此人話音剛落。
場面就是一靜,誰也不想說這個沉重的話題。
失敗是早晚的。
被報復也應該來的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