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可以坐著馬車,好好的遊玩一下大明的大好山河。
在京師,接到四個關卡的各種最新情報,氣氛開始活躍起來的時候。
最先開始攻城戰的卻是一直都沒有動靜的林丹汗。
清晨,太陽剛剛升起。
露珠還掛在草葉上,昨晚的雨水來的很急,也很大。
對早就習慣了的逐草而生的蒙古人來說,風餐露宿是常態,要說一點影響都沒有肯定是騙人的。
只是不多而已。
在迅速的吃過早飯之後。
就開始想著居庸關出發,到了一個合適的位置上,立刻就動手組裝投石車,雲梯等攻城器械。
按照現在的對比。
不難發現,林丹汗在某些準備上,要比皇太極準備的更加充分。
在底蘊這一方面,曾經強大過的蒙古人,確實要比滿人要好的多。
居庸關上。
此時四周還在霧氣的繚繞之中,依山靠水建立的關卡,易守難攻是一方面,風景秀麗也是很難得。
王衝等了一晚上的敵人,都沒有等到。
偏偏在霧氣散開之後,就來到了居庸關前面的十五里之外的地方。
“咱們的火炮,打不了這麼遠,可惜了。”
陳士達雙眼佈滿了血絲,拿起望遠鏡,仔細的看了看遠處的營地,看上面的旗幟和身上的穿著,都是蒙古人的打扮。
“攻打居庸關的人是林丹汗,這是想要給他們蒙古人的祖輩們報仇了?”
居庸關的歷史,從大明大將軍徐達、副將軍常遇春規劃建立之後,所有的大小戰役,都是和蒙古人有關。
天下雄關何其多。
偏偏就在居庸關之前,蒙古人是沒有辦法踏進中原一步。
王衝遠遠的瞧了一會。
“報仇?你這就小看林丹汗了,他不但要報仇,還要凝聚蒙古的人心,現在大明,大清和蒙古的變法,就蒙古人走到了最後,正如《三國演義》裡面所說的一樣,誰做的好,誰就強大。”
陳士達是想不了這麼多的。
三國他也讀過,卻都當成了故事,那想過其中蘊藏的道理。
突聽一陣“嗚嗚”的號角聲響起,遠處的蒙古人就開始推著攻城器械,緩慢的往居庸關行進。
“呵呵,堂堂正正的攻城?太小看咱們了吧?”
陳士達擔驚受怕了一晚上。
敵人爽約了,卻在第二天早上,擺出這種陣勢,肯定是沒有在大明的手上,吃過火器的虧。
“應該不是小看,安排火炮手,攻城器械到了攻擊範圍之內,就給我狠狠地打。”
放長擊遠,在有射程又是的情況下,是和能迅速的對敵人造成重大損失的。
只要敵人想要做到的,自己就破壞。
這也是兵法中的一部分運用。
居庸關前的林丹汗,不清楚大明火炮的射程,為了自身的安全,才落在了後面,這種行為,落在很多蒙古勇士的眼中,都是怯弱怕戰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