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身體上的老。
而是兩人之間的想法,出現了巨大的偏差。
“敵人會不會攻打古文口?”
“會的,不過觸動的兵力應該不多,試探嗎,只要古文口有反擊的話,主力就一定會來到居庸關。”
“要是敵人主力在古文口呢?”
“那他們這一次進攻大明的戰役,就已經失敗了。”
“為何?”
“那個地方的地理位置,就決定了沒有辦法打的進來,過了古文口,後面還有一個密林呢,到時候他們是選擇後退,還是繼續啃下密林縣,都是一個難以抉擇的問題。”
“可密林的守兵也不多啊?”
“是不多,可他們耽擱不起時間,離馬蘭峪和居庸關太近了,這兩個位置隨便抽調一點兵力支援的話,就成了長久的僵持戰役,所以時間拖得越久,敵人就越是軟弱。”
和皇太極分兵之後。
林丹汗遇到的第一個關卡就是古文口。
附近的任何一處山林,他們的地圖上都能夠找到。
“去,派五千兵力試探一下,不需要強攻,不行了就撤離,修整好了就繼續上去打,反正你們就一個任務,就是把這裡的守軍給我拖住了。”
林丹汗在某些方面,看起來更加的小氣,可也更加的狡猾。
因為他不許要在大明的身上一雪前恥。
失敗是常有的事情。
敗給了皇太極和敗給了大明,都沒有任何的區別。
心理上的負擔不重,選擇就輕鬆了。
隨手散出去五千人,連看都不看一眼,只留下了足夠得到物資,就想著居庸關行進。
他要攻打的一直都是居庸關。
“可汗,咱們就這麼過去,被大明的人發現了這麼辦?”
一名蒙古貴族,忽然問道。
他們能夠和大清的人,演一齣戲,為了就是隱藏自己的隊伍,這次派人攻打古文口明顯就是在打草驚蛇啊。
前面所做的一切不是都浪費了嗎?
“大明發布發現,咱們都是要打的,喜峰口是一個戰場,馬蘭峪也是一個戰場,本可看不在乎多加一個戰場。
我倒要看看,大明到底有多少兵力和底蘊消耗,而且你本認為錯過了和大清聯手的這一次進攻,咱們往後都不會有機會勝過大明瞭嗎?”
林丹汗是個梟雄。
看問題的角度也很新怡。
既不自大,也不會妄自菲薄。
問話的這名貴族,微微低著頭有沉思者,自己的可汗還是那個雄才偉略的可汗,可為何又要得罪整個蒙古貴族呢?
大家好好的共同發展不行嗎?
(本章完)
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