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一次的生意,也在後世的經濟學家眼中,被稱為第一次“飢餓營銷”的經典案例來研究。
想出這個辦法的,都還是一群大字不識幾個的百姓,你能相信?
實際上,就是最後崇禎接到了李過的一份奏疏中,提起了這件事情夫人經過,心中也是吃驚不小。
**
廣寧。
莽古爾泰已經證實了大明卻是無法兼顧到遼東之後。
就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
一場利益的盛宴,就在眼前。
雖然他們打不過大明的火槍手,可打得過邊市之中的小商人啊。
只要時機合適,搶上幾次,到時候給蒙古人推到身上,大淩河堡的李過還能把他吃了不成?
他的想法不錯,可李過的應對也是無解。
聯合了錦州城的兵力,已經足夠再次打一場打規模的戰鬥,卻沒有向廣寧發起進攻,反而是在保護商販撤離。
至於物資,據說是錦州官府全部高價收回。
給出的理由更是讓他崩潰。
大明的湖廣需要賑災,所以來到遼東的物資就會減少,也就是說現在不買以後很可能就買不著了。
有了軍隊保護,商人們也就有了安全撤離的底氣,逼得他沒有辦法只能高價收購。
就這還生怕下手晚了。
事實證明,他下手還是晚了一些。
不但他在購買抬價,就是那些貝勒們的手下,也在競相購買,其中還夾雜了一些蒙古人,不用猜就知道是林丹汗的人。
“混蛋,混蛋,本來還能夠低價回收,好好的賺一筆大錢,現在全被搞亂了。”
莽古爾泰氣不打一處來。
一開始還好好的。
最後還是蒙古人破壞了規矩,要不然大明怎麼可能拿到那麼多的牛羊,還逼得自己不得不放出一部分。
雖然都是一些老弱病殘。
可這些玩意
(本章未完,請翻頁)
,在大明可都是稀缺貨。
“來人,給我說說,現在已經收了多少的那個商品?”
商品是崇禎提出來的概念,泛指一切生產出來的貨物。
現在大明人已經習慣了這種叫法,莽古爾泰也必須學著這麼說。
隔壁房間正在些賬本的老賬房,立刻放下了手中的算盤,彎著腰走了過來。
面對財物,特別是這麼大的一筆財物,莽古爾泰可不放心脫離了自己的視線。
賬房把每一樣商品,都一一的列舉了出來。
莽古爾泰一邊聽著,一邊在心裡不停的嘀咕著:以前的大明,出了這樣的事情,都是拼命的捂著,一點訊息都不想讓別人知道。
彷彿這樣做了,災害就從來未曾發生過。
可現在不同了,大明的朝臣,一點都沒有遮掩的意思,不但如此,還親口告訴百姓們受災的地點和受災的大小。
“你們都是做過生意的,早上也都對我說了這些物資以後很可能成為緊缺貨,現在說說,大明還會不會把邊市繼續開辦下去?”
沒了邊市,自己賺的會更多。
可也就成了無水之魚,不能長久。
要是能夠繼續辦下去,勢必所有的物資都會漲價,能夠漲多少,也有人給他說過價格,可長此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