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安排好了軍務,就回到了他的座位上。
留下了一個講臺,讓給了內閣首輔李長庚。
一開始這樣的安排,無論是任何一人,都不敢相信的,誰能夠讓皇上下臺?
自古以來都沒有這個規定。
在崇禎的堅持之下,李長庚才勉強的答應下來。
此時的李長庚,在去往講臺上的時候,腳步沉重,彷彿背上揹著一座大山,吃力的不多用點力氣,根本就走不動路。
崇禎看著。
心中暗自思索著,現在只是內閣首輔。
以後有了軍部的部長,那麼他自己就會解脫出來了,只需要坐在臺下,聽著臺上的人怎麼去做就成。
只要當中沒有大的錯誤,就不需要出聲糾正。
簡單的不得了。
按照他的規劃,軍部的副部長就是類似於內閣次輔,而部長就是內閣首輔的位置。
相輔相成,他只需要選好部長這個官職上的人即可。
其他與會的人,都在無聲無息的秉著呼吸,見證者這一場權利和義務清晰分配的歷史時刻。
以前沒有過。
估計往後也只能如此的延續下去。
皇權隱於背後,不在是被推到前臺的領導一切的那種天子。
相信這一件事情,被傳揚出去,不知道多少人會瘋狂的徹夜難眠。
特別是那些在工程隊伍中的大明罪臣,出走關外的黃立極等人,還有遠在南京的那些大臣和官員們。
羨慕,嫉妒,憤恨。
總會撲面而來。
誰也不會承認自己比李長庚差上多少,只會認為李長庚的運氣真好,不但趕上了好時候,也遇到了一位好皇帝。
雖然還會暗中咒罵崇禎混蛋。
可那個就多少有一半是酸味,吃不著只能口頭上過癮了。
畢竟罵皇上是工作,羨慕李長庚這個內閣首輔的權利,卻是自己能夠有機會拿到,卻又失之交臂的榮耀。
沒有囉裡囉嗦的廢話。
按照李長庚看到的那些具體的資料,在臺下的時候,就琢磨著怎麼開始分配工作。
“多餘的話,我就不說了,時間緊迫,咱們現在就開始分配工作。”
李長庚一邊說著,一邊還在注意著臺下的崇禎,見到崇禎你滿意的點頭,就知道這一個開場算是圓滿了。
一個個的名字出口。
都是一項具體工作的落實。
從衣物到糧食,事無鉅細的一一列表了出來。
其中邢氏和巡捕司的的任務最重,一個需要迅速的轉運物資,一個要能夠迅速的安置好流民。
殘破的朝堂。
重要的官員都還沒有填滿,卻已經全部被分配了工作。
每一個接到任務的人,拿著屬於自己的檔案,就離場出去準備了。
不大一會,整個會議室,能夠剩下的人就沒有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