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晨看向李長庚的眼神,彷彿在說,剛剛貶低他茶藝的仇,現在轉眼就可以報了。
“不帶這樣的,我現在要工作了,剛剛可是什麼都沒有說。”
李長庚拿起桌上的公文,就看了起來。
突然“咦”了一聲,然後又仔細的看了下去。
崇禎還以為李長庚又要轉移話題,然而等了好一會都沒有動靜。
“看到什麼了?”
能夠讓李長庚感興趣的事情,從來都不是小事。
“你看看這是臣手下關於禮部侍郎的一則趣聞。”
李長庚很高興自己的手下,還有這樣的官員,要是整個朝廷之中都是這麼識大體的人,朝堂之上那還會有什麼紛爭。
天下也就進入了太平盛世了。
“禮部侍郎的趣聞,怎麼會寫進了公文當中?怕又是一個邀名之徒吧?”
崇禎接過公文看了起來,原來是監察院發來的公文,算是對禮部侍郎工作和人品的肯定。
底下還有一個大大的“優”。
意味著要是有機會的話,這位禮部侍郎一定會在官場上上升一個臺階。
上面說的一件事情就是,地方上普遍存在的一件事情。
兩家之間分為鄰居,卻因為修牆而沒有了道路,就連房簷上的雨水,都沒有排洩的地方。
對於重新改造的合村並鎮,並不會存在這種問題。
而有這種問題的,往往就是那些,本來就不需要合村並鎮的地方。
每一家,每一戶的住宅是緊密連線在一起的。
都在說,遠親不如近鄰,可在許多時候,近鄰之間的關係都不咋地,能夠像相處的和睦更是罕見。
多數時,就是站在大街上指桑罵槐,含沙射影。
到最後兩家打起來,才會有村老之類的人前來調節糾紛。
“兩家緊鄰,禮部侍郎張豪居桐城,其府第與吳宅為鄰。張豪鄰家造房欲佔張家三尺地基,張家人不服,修書一封到京城求侍郎張豪主持公道,張侍郎看完書信回了一封信,家人收書羞愧並按相爺之意退讓三尺,
(本章未完,請翻頁)
鄰家人見相爺家人如此胸懷,覺得張家有權有勢,卻不仗勢欺人,深受感動,亦退讓三尺,便形成了一條六尺寬的巷道,現在兩家禮謙讓之禮都快傳為美談了。”
李長庚說的眉飛色舞,這可是自己一手發掘出來的官員啊。
被人傳揚出去,他自己的面子上也是有光。
“你高興什麼?”
崇禎看著手上的檔案,眉頭緊蹙,總覺的這件事情不是一件孤例。
張豪能夠如此,是因為自己是大明的禮部侍郎,要給天下人做典範,而且他的俸祿,根本就看不上那點區區三尺之地。
可別的地方的人,可麼有他的這種犧牲自己的覺悟。
都是俗人。
哪能把自己手上的利益,拱手相讓?
既然人的自覺不能夠讓人人遵守,那麼法律就是最好的繩索,崇禎想著怎麼才能夠修繕完整的大明律,來專門解決這方面的糾紛。
“我手下出了這樣的人才,不但能夠解決當地的住建糾紛,還能夠宣揚咱們大明臣子的光輝形象,難道不好嗎?”
李長庚已經決定讓張鶴鳴在報刊上,大力的宣揚關於的張豪的文章了。
“要不要再題詩一首?”
崇禎無語的問道。
“有詩那自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