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最厭惡痛覺的就是三角債和拖欠工資。
一個可以拖死一個活力很不錯的廣場,另一個可以讓一家老小連飯都吃不上。
這些事情要是多了,就會是整個大明的隱患。
指不定那一天,誰一嗓子“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他就得從龍椅上被人給拖下來,鬧不好還要被人砍頭。
誰讓他是皇上,是天子呢?
得了皇帝享受到的好處,就得揹著皇帝在落難時的壞處。
想要魚和熊掌兼得,就得讓他的國家,讓這個大明千秋萬代才行,而且必須處於整個世界的前三流水準。
所以給自己的子民一種榮耀,再給他們一種只要透過任何勞動都能換取可觀的報酬,這樣整個社會才會穩定。
為此崇禎在修改大明律的時候,專門為了拖欠工錢的事宜,詳細的謝了一大段各種處罰條例。
李長庚此時憤而脫口說出了這句可以減少俸祿和工錢的話,那就不單是在挑戰大明律了,而事還在挑戰著整個官場和百姓的合法權益。
若是傳了出去,估計走在大街上,都會被人給從背後捅刀子。
大不了被人捉住了就去修路,祖祖輩輩的修路。
說不得這樣的人還會成為許多人心目中的英雄,任何人都得小心的應對著。
朝堂上被洪承疇他們盯著的李長庚,渾身一陣發寒,恍然意識到自己在剛剛說過的話是有多麼的不經腦子。
往日還能沉住氣,處理各種突發事件的內閣首輔。
在面對放棄水軍這件事情商,卻是大失水準,幼稚的彷彿剛剛從新辦的學校出來的學子們。
“我,我只是一時腦子有點亂,隨口說說。”
李長庚面色不死很好看的解釋了一句,有些被修改後的大明律,要是自己不加留神,就可能把自己給坑了。
實在是使用了原來的大明律,一時半會還沒有改過來那種內心深處的想法。
習慣真的是一點養成,就很難去掉,儘管李長庚平時已經很注意這些細節上的變化了,可在某些時候,還是不自覺地流露了出來。
作為當事人還不覺得有什麼。
畢竟誰會覺得自己錯了呢?
“瞭解,不過這些話,最好不要出去亂說為好。”
洪承疇點頭不輕不重的說了一句,他對於李長庚身上的這種毛病,是深有體會,兩人年紀都差不多。
所學的也都是以前的那一套。
現在時局變了,想要換成現在這種,簡直比戒酒還要讓人難受。
也就現在崇禎皇上寬容,放在別的朝代試試,鐵定人就沒了。
“皇上也是知道咱們這些老臣們的老毛病,不說咱們是給咱們面子,只能慢慢的改正了,以後習慣了應該會好一些,畢竟大明律的健全,不會無緣無故的就把人拉出去砍頭,這一點總是好的。”
晁剛看得明白,以前的大臣們隨時都是擔驚受怕的,生怕人沒了,家族也沒了,隨時在拉著皇上的衣袖,說著“祖宗之法不可變”,事實上就是怕啊。
皇上別看高高在上,也在小心翼翼的試探著底下的大臣們。
隨便一點動靜,就能讓整個朝堂雞飛狗跳,哪有現在寬鬆的辦公環境,雖然每天的事務多了一些,可沒了以前的那種面對上官的壓抑啊。
這一點比什麼都好。
隨便瞧瞧就能夠知道,朝堂之上,臣子和皇上之間的關係,正在進一步的緩和。
長此以往,很可能出現大明盛世。
可以預見的就是那種萬國來朝的天朝上邦,什麼秦皇漢武,那也是可以拉出來比較一二的。
洪承疇哈哈一笑,連日來被孫傳庭搶了袞州這個功勞的鬱悶,也跟著全部散盡。
仔細想想確實如此,只是自己還在用老一套的想法去揣摩皇上,的出來的結果自然南轅北轍。
身上所犯的那些毛病並不見得比李長庚來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