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熟讀儒家經典的中年人,憤憤不平的拍著桌子。
跟在皇帝身邊是每一個儒生們深切希望的。
哪怕不為了權利,只要能夠接近,許多的內幕訊息,就夠他們用的了。
他是範景文,曾任南寧太守,在鄉里享有聲望,人稱“佛子”,範景文在任期間,致力於冤假錯案的平反工作,為很多在審判定罪過程中有誤的“犯人”平反昭雪。時值東昌大飢,災害橫行,為解民於危難,救民於水火,他親自調查研究,條理荒政,對確實困難的盡力給予賑恤,對有勞動能力的幫助其恢復生產,將災害帶來的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經過他的一系列努力,數以萬計的黎民百姓得以安居樂業,重建家園。
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朝廷念其功勳卓著,越級提拔他任吏部稽功司主事等職。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歷任文選員外郎、驗封郎中。明神宗駕崩,明光宗繼承皇位後,下令舉薦賢能之上,範景文骨鯁上疏,極力舉薦,但他舉薦的大都是先朝元老,為明光宗所忌,範景文也有自知之明,不久便因事乞假回鄉。
天啟五年(1625年)二月,範景文被重新起用,任文選郎中。
是崇禎兩次清洗朝堂之後,留下的為數不多的臣子之一。
而在原本的歷史上,此人在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宣府,烽火逼京師,眾臣請帝南幸,範景文勸帝“固結人心,堅守待援”,不久崇禎自縊。
範景文留下遺書曰:“身為大臣,不能滅賊雪恥,死有餘恨。”後赴雙塔寺旁的古井自殺。贈太傅,諡文忠。著有《大臣譜》、《戰守全書》。
算得上是一位清廉的,有氣節的臣子。
當然作為學渣的崇禎可不知道此人在他前世的歷史上,留下了怎麼樣的濃墨重彩。
可有能力的人,總是會得到重用,前提是人才的晉升通道要暢通,而且要能夠把人才用在需要的地方。
“呃,這個鐵器還真的可以浮在水面上,這一點道院已經做出了一點實物,你一天到晚的不看道院的內參,還發脾氣拍桌子,有理了啊。”
朱繼祚怒對回去。
他的脾氣和性子,讓他看不敢某些不瞭解狀況,就開口胡說的人,當年編撰《三朝要典》的時候,要記下朝廷闕失,因受非議而憤然辭官歸裡。
而非議的是什麼?
那就是他記錄了大實話。
在大明那個時候,說實話的是要被排擠的。
大家都在忽悠皇帝,忽悠百姓,偏偏你想要出淤泥而不染,
(本章未完,請翻頁)
那就別怪有人要辦他了。
然而歷史總是很搞笑。
彈劾他的人都投降了,不是降順,就是降清,只有他堅持到了最後,不過大廈將傾,迴天無力,還是就義殉國了。
“有嗎?內參上面是怎麼說的?”
範景文一時傻眼,他只是透過常識來判斷一件事情的對錯,而道院的東西,總是讓他看著不順眼。
自然是關於道院的一切,都不放在眼中。
現在道院的掌院徐光啟,需要在天津衛建造一艘大船,全部用鋼鐵打造,而預算和面板,都已經發了過來。
朝堂上的李長庚和李定國,都拿不定主意。
只能送到崇禎這裡。
必經是一個大買賣,總是要慎重的考慮一番才行。
“不學無術,懶得和你說,回去自己看去。”
朱繼祚不屑的撇撇嘴,口中是這樣說,然而心中卻也在打鼓,雖然鋼鐵確實可以在水上漂浮。
可動力怎麼來?
跟著皇上久了了,幾人說話的時候,都不自覺的用上皇上的語氣。
就比如說剛剛範景文的‘侮辱我的智慧’,和朱繼祚的‘有理了啊’。
範景文氣的夠嗆,偏偏還無可奈何,要是沒有鐵浮在水上的實驗,他還能多說兩句,可有了實驗,總不能睜著眼睛說瞎話吧。
要真那麼做,自己都該懷疑自己的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