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咱們去抓奴隸來用?滿人,蒙古人這些應該也可以吧。”
崇禎頭痛的出了一個歪主意,自家大明的子民可是金貴著呢,許多危險的活可都是已經擱淺了。
要是能夠把外人引入進來,不斷的創造財富。
那也是一件極好的事情,不但可以免了殺戮,還可以創造價值,簡直是一舉兩得。
看起來大明的人口真的很多,可要是組織起來使用,特別是糧食豐收,更加有了剩餘之後,人口忽然就不夠用了。
“以前我一直以為,大明的糧食不夠用,所以才有人餓死,現在才發現,不是糧食不夠用,而是有些人多吃多佔根本不顧別人的死活。”
李長庚莫名其妙的突然來了一句這種話,崇禎以前也說過類似的,可到底沒多少能夠聽得進去。
糧食足夠,還能餓死人,根本就是一個謬論。
可真實的就是,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多吃多佔是人的本性,這一點無可厚非,可眼睜睜的看著同類餓死,這就有問題了,看起來是商人的問題,是地主富人的問題,可實際上就是朝廷的問題。”
崇禎接著說了一點財富的分配。
讓李長庚進一步瞭解到,治國原來是這麼個樣子,和仁義道德無關,只在於如何能夠做好財富的再分配。
“好你個李長庚,一個話題就拐到一邊去了,我問你抓一點奴隸,你給我扯到糧食夠吃。”
崇禎說完了為何糧食足夠,為何還有人餓死,才恍然大悟的感覺到,有掉進了李長庚的坑裡。
此人就是不想提關於奴隸的事情。
“奴隸已經廢除了不知多少年了,咱們不能再把它撿起來。”
李長庚知道沒辦法避開,還是說清楚了自己的想法。
“又不是大明的子民,做奴隸怎麼了?難道那些人比咱們高貴?長庚啊,你這種想法要不得。”
崇禎一愣,心中暗道:看不出這人還有點聖母的架勢。
現在全世界,那個地方沒有奴隸。
想要發展,不能犧牲自己人,就只能讓別人去死了。
那
(本章未完,請翻頁)
麼不成自己都缺衣少食的,還要支助別人不成?
“我總覺得不是很仁義。”
李長庚還是堅持著自己的想法。
“哈哈哈,仁義是對自己人的,你對外人也仁義?要不你去和建奴說說,看他們願不願意。”
崇禎差點笑得肚子疼,就是這種莫名其妙的仁義,才讓周圍的那些小國家,都以為中原是一塊肥肉。
只要派人過來說幾句好話,好處要多少有多少。
李長庚無語的道:“那些是蠻子,哪懂得仁義。”
“是啊,你也之大是蠻子,為何他們就可以不用懂仁義,偏偏要咱們仁義?好好想想,想明白了說給我聽。”
崇禎忽然有些生氣,他還以為自己用行動和語言,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可有的人就是轉不過這個彎。
大明的仁義,從此以後只對大明的子民。
其他人,就老老實實的當奴隸去吧,或許經過了時代的演變,同樣會廢除這種奴隸制度,可那也以後的事情了。
氣呼呼的崇禎甩袖出門找張嫣張皇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