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奴入關,四處起義烽煙四起。
可一切都被崇禎按死在了萌芽狀態。
本來烽火燃遍山西和陝西地界的起義隊伍,也早就沒了影蹤,需要加稅的地方,卻神奇的實現了免賦。
而開支最大的遼東,從崇禎接手普查人口,按照分發給每一個士兵的糧餉問題,也忽然間支出大幅度的下跌。
曾經內閣首輔辦公的地方,文淵閣。
門口的孔聖暨四配像也被崇禎派人送還給了山東的孔家。
“不看不知道,遼東在以前居然要吞掉朝廷半年的稅收。”
李長庚最在主位上,翻閱著往年遼東的軍費支出一陣咂舌,難怪大明是一年比一年窮,有許多時候賑災都沒有的多少銀子。
還得多向老百姓收稅。
“現在單憑京師外的幾個廠子,就能把糧餉補足了,比原來少了十分之九,也不知道多出來的那些,都去了什麼地方。”
李定國原本也是以為,大明災害頻發,是因為皇帝的原因,可看了許多的資料才發覺,那些大臣們才是吸血的猛獸。
沒有對比,根本就看不出現在冀州和雍州的吏治清明。
“外面的那些廠子算什麼,你知道現在來銀子最快的地方是那裡嗎?”
李長庚嘿嘿一笑道。
“不用想,肯定是天津。”
李定國抬頭接著道:“不要忘了,我可是那個地方的建立者,比誰都清楚天津的潛力。”
李長庚一愣,然後哈哈大笑道:“這次你可猜錯了。”
說著指著桌子上統計出來的資料,“你好好的看看,現在西安府的交易額,可是在直線上升。”
交易稅,終於發揮出來他的巨大威力,相對於京師看起來有些偏僻,而西安府卻是在中個大明的中心位置。
無論是從任何一個方向,進行貿易交易,都死最近的一個地方。
在崇禎明處資料對比之後,李長庚他們也喜歡上了這種方法。
可以透過資料上的記錄,就能大概知道,那個地方出現了問題。
這次輪到李定國發愣了。
拿過表格之後,仔細的對比才能明瞭,西安府大部分的財富來源,都是交易稅。
而現在原本並不寬裕的西安府,已經是各種物資堆積如山。
更是一舉解決了糧荒問題。
不過隨之而來的治安問題,就隨著人流的增多,也跟著增多了。
“張鶴鳴可是給你來信了,上面說西安府的治安情況可不是很好,問你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
李定國讀著最底下壓著的一封親筆信。
“他可真夠大膽的,居然在公文裡裡面夾著私信。”
李長庚嘟囔了一句,道:“這件事情,給皇上送過去,需要調兵,還是加強捕快巡查,需要他定一個基調。”
“定什麼基調?”
李長庚話音剛落,崇禎就吃飽了飯沒事的溜達了過來。
一路上忙碌的人很多,被崇禎提前揮手示意不用多禮,也就沒有人前來通報。
李定國把手中的奏摺遞給了崇禎。
崇禎看了一遍,就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人員密集流動,確實會引起治安的問題。
總有些人喜歡鋌而走險,不勞而獲,可這個問題不解決,他的交易稅也持續不了多長時間。
“擬旨,調盧象升帶兵五千回西安府鎮守,當地捕快全力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