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還沒有走吧,把他給我叫過來。”
崇禎有些無語,剛送走了一百多萬兩銀子和秦良玉。
現在又要送出去自己的一員大將,河南在荊州,那地方水路縱橫,火槍兵是不怕,可到底不如水軍有力。
想著河南是不是已經糜爛的不行了,是順便拿下荊州,還是等一等,等到自己消化好了冀州和雍州之後,在下手。
不大一會,洪承疇就來了。
“你看看這封密信。”
崇禎示意桌子上的一張紙。
洪承疇行禮完畢,才拿著紙張看了起來,上面寫的事情並不複雜。
“看完了?”
“看完了。”
“有什麼想法?”
“咱們的後背官員不夠,如若不然此時正是介入荊州最好的機會。”
“時不待我啊,給你一千火槍兵,能不能把叛亂給平了?順便把造反的人,都給我押回來修路。”
洪承疇並不覺得這件事很困難。
有了火槍兵,只要彈藥充足,在大明似乎還沒有誰能夠找到有效的辦法剋制。
又一樁事情解決。
時間再次恢復了平常的流動。
明廷寶行在四處鋪設,道路的修建也從未放鬆,派往天津的造船事宜,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沒了四處烽火的造反,似乎大明一下的平靜了許多。
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崇禎新開的科舉,來科考的人很少,能夠考過的人居然只有三位。
給了一個小吏的官職,其中一位看都不看一眼轉身就走了。
而剩下的兩位現在海鷗在兢兢業業的幹活。
陳新甲崇禎認識,儘管如此,也沒有真的給予特殊的優待,而是一下子給發配到了天津,在李定國的手下幹事去了。
“李長庚,到現在為止,咱們收到的土豆種子一共有多少?”
三月正是種植土豆的最好時機。
這種產量很高,吃起來味道還不錯的食物,正是災荒時間斷裡,最好的東西。
昨年他錯過了對土豆的種植,說實話也是一開始沒有想到。
並不是任何一個穿越者,都能事必躬親,無二錯的。
也不是任何一點細小的事情都能安排的井井有條,實際上只要做過管理的人都知道,許多事情,都不是以自己的意願為轉移。
“已經不少了,大概,用皇上定的計量標準來說,有三十噸左右。”
李長庚知道崇禎的計劃。
所有人都餓著肚子,也沒見幾個人會拿土豆當糧食去吃,畢竟這玩意現在弄不好吃了會死人的。
“那就立刻安排人手種植,這東西可是高產量,要是豐收一次的話,就不用再怕糧食不夠吃了。”
“真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