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想到,大明早就廢除的宰相制度,就要在他的手中重新起復,往後的史冊上絕對會有他韓爌的名字。
畢竟當年與皇位失之交臂,而這一次又能透過朝堂堂堂正正的拿回來,怎麼都要向他們這些儒生士子們讓出點好處。
**
洛陽的福王朱常洵在接到朝堂之上所有大臣們的聯名奏疏,已經心動的吃不好,睡不著了。
失而復得的皇位,又一次在向他招手。
怎麼可能不開心。
他是明神宗朱翊鈞第三子,明光宗朱常洛異母弟。
雖然現在已經老了,而且每日裡都是在沉迷酒色財氣,可誰能知道他內心的苦悶。
皇帝他也想做,可機會就那麼一次,一旦錯過了,就真的沒了。
而現在機會又一次來臨了。
之前京師受到建奴入關的影響,四處勤王聲不斷高漲,就是沒有任何的動靜。
而福王朱常洵也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在洛陽風流快活,他不舒服嗎?
為何要去幫一個對他沒有任何好處的後輩小皇帝?
可在接到這一份奏疏的時候,忽然心裡就有了一陣後悔,若是當時他去了京師的話,現在應該已經黃袍加身了。
不過現在也應該不算晚。
當晚就得帶著自己的家丁和護衛三千餘人,連夜啟程前往京師。
只留下了福王世子朱由崧一個人守家。
“劉總兵,這次本王的身家性命,可就全部靠你了。 ”
劉良佐騎在馬上,於福王的馬車並行,這是為了方便和福王對話,建立出一單感情,也為以後的升官發財做準備。
原本歷史上的劉良佐是因為剿滅反賊,升為總兵的,最後也是在南京擁立福王為太子,只是那個福王可不是朱常洵,而是他的兒子朱由崧。
此時依然是精要擁立福王,雖然時間提前了十幾年,人也不是那個人。
可要做的事情,也是一樣一樣的。
“論打仗,我劉良佐不輸任何人,這一點請皇上放心。”
還沒到京師登基,劉良佐已經毫無下限的把福王稱呼為皇上了。
而周圍那些聽到這個稱呼的所有人,都彷彿已經預設了事實。
造勢是儒生的手段,到目前為止,京師還沒多大動靜,可在洛陽這一代,什麼祥瑞的是請都發生過。
總而言之,就是一件事情,崇禎皇帝昏庸,已經讓上天懲罰了他的子民。
而福王則是天定的皇帝,雖然第一次皇位沒有坐上,可這也是一種預言啊。
所以大多數人都是已經私底下認可了這件事情。
“好,說的好,看來你一個小小的總兵,已經不適合你的身份了。”
對於這聲皇帝入耳的動聽聲音,已經讓他開始飄了。
夢寐以求的事情,總算要有個結果,提前聽人叫,也應該不為過吧?
福王心裡雖然還是有些疑慮,可都被更多的興奮所代替。
他有良田萬傾,據說整個京師都缺糧,這次他不但要做皇帝,還要給天下的百姓發糧食。
自古以來哪有一位皇帝這麼愛戴他的子民的?
當然現在有了,就是他福王朱常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