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好奇的問道,他記得雍州可是有不少鐵匠的。
“全部用上了,而且現在也已招收了一千人做學徒工,就連農具的打造都有些供不應求,張鶴鳴((1551~1635),字元平,號鳳皋,南直隸潁州焦陂鎮張寨村人。)已經找上我抱怨了好幾次了。”
徐光啟自從做官了,從沒有像現在這麼忙碌過。
原來是喝著茶水等下班,現在是下班了都顧不得喝上一口茶水。
可比較奇怪的是他願意。
他願意就這麼的忙碌著,把自己的許多奇思妙想都透過雙手實踐出來。
而且最近,他也根據皇上的辦法,煉製出了一塊巨大的琉璃,彷彿就像是神蹟,誰能想到一文不值的沙子,最後融化竟然會變得這麼漂亮。
唯一暫時沒有解決的問題就是裡面的氣泡太多,顏色也沒有辦法穩定下來。
可原本價值連城的琉璃,很快就要被他弄成白菜價了,怎麼能夠不興奮。
“雍州的糧食現在夠用嗎?”
現在整個雍州都是消耗糧食大戶,如今土豆和紅薯都沒有趕上種植的好時候,只能全部種上了小麥,只希望老天爺不要和太開玩笑,挺過這一年的災害年,第二年可以用上這兩種增加產量的大殺器了。
“勉強夠用,就是江浙一帶的糧商又開始提價了,咱們的銀子恐怕支撐不了多久。”
李長庚現在全權負責雍州的生意,對於物流很是精通。
“儘量多囤積糧食,還有不要吝嗇銀子,另外提香水,肥皂,香皂的價格,用糧食更換的價格不變。”
崇禎知道,他這樣賺的銀子,都是富人的銀子,人家只買貴的,可不會多問到底買不買得起。
反正都是消耗品,不可能收藏在集中不用。
“江浙過來的富商們都想要水泥,咱們買不買?價格人家出的也是可以的。”
李長庚想到那些人對於水泥的渴望,就是看到了白花花的銀子,以前的官職不大時,還對近前這種東西看不上眼。
可當真座到了高位上,這些都是他必須想辦法要弄到的。
銀子現在的雍州卻是不缺,只因沒多少消費的地方,而且大多數都已經被特殊的紙條給替代了。
就算用銀子購買,也要多花出去幾分,可用紙條兌換,不但輕便,還很便宜。
許多商人來此做買賣,都是賣不出去,實在不行只有低價轉讓給了官府。
“水泥不賣,咱們自己都不夠用,賣了修路的就得停工。”
崇禎一口回絕,水泥這種東西,用起來真的好用,可以後的規劃需要拆除的時候,也絕對難搞。
還不如一切都按照自己的規劃來,免得又要第二次施工。
浪費錢財不說,還浪費人力資源。
別看現在整個雍州都在大力的搞建設,實際上卻神奇的是,人居然不夠用了。
“晁剛,現在暫時命令你帶兵一萬,前去和候世祿會合支援京師,有沒有問題?”
現在雍州暫時已經穩定了,是時候連通冀州,到時候就可以調動更多的人手。
“皇上是想要開始整頓冀州了嗎?卻是那些地方的官員無所作為的太多。”
李長庚立刻就從這一舉動之中,看出了一些潛在的東西。
“還是時間太緊,咱們還沒有教出足夠的人來替代原來的官員,不過這一仗打下來,也有足夠的人員去安排了,只要讓那些士兵們知道當兵打仗,也能夠做官,大明才有希望不再受那些外敵的欺負。”
崇禎也很無奈,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快,在他的記憶中建奴入關的時間應該在後一年,現在提前了一年也不是是不是自己這隻蝴蝶引發的。
“可是要想替換當地的軍隊,需要的兵力可是不少,而且那些被解散的隊伍,也會進一步擾亂地方。”
“自然不能一刀切,這些人可以不用當兵,但可以作為工程隊,去各個地方修路啊,你也知道現在咱們雍州到底有多缺少人口,反正當兵是為了掙錢,修路也是為了掙錢,他們應該很樂意的。”
李長庚這才知道,原來崇禎的計劃是一環套一環,想到這裡,不由的替冀州的那些官員和儒生們感到憐憫。
最後的機會都沒有把握住,想來以後的儒學也要開始落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