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為了表示自己也很擔心,還是適時的表現出了七分震驚,三分不解。
“你們應該知道,現在全國範圍內,都相繼出現了各種大旱和大澇這種天災吧。”
黃爌知道這些事情,不經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文人們的必修課。
“這個應該是,是······”
崇禎莞爾一笑道:“你想說的是皇上的德行不好?”
毫無顧忌的說了出來,讓黃爌一愣。
“這些扯淡的事情,就不要去說了,德行不德行的,關天災什麼事情,我要說的是這種情況歷史上都是出現過的。”
“比如久遠的殷商末年是這個樣子,東漢末年也是這個樣子,唐末五代這些也都是有記載的。”
“就因為出現了這種很容易被忽視的天象,所以殷商沒了,漢朝沒了,大唐也沒了,難道朕不去未雨綢繆,當真要大明也要沒了不成?”
崇禎的聲音並不高,可舉出的例子,分明就是經過了考核,又被而來的。
此時“大明要沒了”幾個字,就再也不是一句空話,畢竟有了前車之鑑,還不重視起來,只能說明他們這些大臣們讀書都讀到了狗肚子裡去了。
黃爌,盧象升,孫傳庭一臉嚴肅的聽著,臉上的震撼,可比剛剛看到的皇上遞過來的卷中還要大。
一個個的心中都在想著,朝中的大臣們全部被拿下成了應該的。
畢竟振聾發聵的聲音,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聽在耳中的,朝中待久了的大臣,離江湖太遠,耳中的絲竹之聲,已經讓他們聽不進去任何聲音了。
沒有改革的魄力,只想著抱殘守缺,又怎麼可能度的過大劫難?
崇禎環視一週接著道:“這些事情,你們記在心裡,可以去查,但不要說出去,引起恐慌。”
都是應有之意。
恐慌才是一些暗中等待機會的陰謀家們需要的土壤。
短暫的四人回憶,很快就結束了。
崇禎也覺得自己也能夠好好的休息一下,等待徐光啟的好訊息。
**
京城一處臨時宅院中。
黃爌和孫傳庭,盧象升三人聚在一起,先是互相恭喜了一番,然後就商量著今天的事情。
“如今各處的天災,你們有什麼看法?”
黃爌低聲問道。
“按照皇上的意思,這件事情,應該是有規律可查的,不知你們可有這方面的藏書?”
孫傳庭也想知道這件事是不是真的,若是真的,就要做好建奴打過來的準備。
堂堂天朝上國都遭災了,更別說是關外那種苦寒的地方了。
“這件事情,應該是真的,徐光啟現在就在皇上組織的道院中做掌院,雖不知其中到底有些什麼,可對於天文曆法的瞭解,不會有錯。”
盧象升是見過徐光啟本人的,他不相信這件事情,是皇上自己找到規律的。
突然一陣敲門聲,讓三人立刻閉上了嘴。
“進來。”
黃爌應了一聲,很快就又下人,抬著箱子走了進來,悄悄地放下箱子,又走了出去。
“黃首輔的家風當真名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