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成想也可以從這個方面來解決問題。
一旦被吏部的官員查下來,他們自己都會自亂陣腳,那還顧得上等著崇禎皇帝撤回“火槍大學士”頭銜的詔書。
“王承恩,你帶著羽林衛維護京城的治安,有人鬧事立刻扣押,移交大理寺審理,其中審理的過程你也派人跟著,我需要一份經過。”
守在外面的田守新大氣都不敢喘一聲,知道此事整個京城就是個火藥桶,只要一丁點的火花,就能爆炸。
而悄悄聽著御書房之內的談話,就知道動用武力是不可能了,但要是想要皇上認輸低頭,似乎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事情安排下去之後,崇禎知道,現在只有等待了。
雖然這些東西並不能對他提供多少助力,更不能讓國家好起來,畢竟誰上誰下,還不都是那些儒生們在做官。
而官官相護,有能查出多少東西,況且還是在這個節骨眼上。
最多下旨申飭幾句,今次而已。
等到太陽落山之後。
魏忠賢和駱養性聯袂而來,各自講述了自己知道的所有經過。
奉上的卷宗內容也是大同小異。
“你們都下去吧。”
崇禎的態度已經傳遞了出去,想來那些大臣們也在衡量利弊。
最後肯定就是拖著時間,不了了之,而他弄出來的“火槍大學士”也是不被納西額文人所承認的。
“國事艱難,難道我真的要坐困愁城,蹉跎一輩子?”
在無人的時候,崇禎自語道。
手中無錢也無糧,更沒有一個兵,別看他還能調動羽林衛和金吾衛,經過了他兩次仔細觀察發現,這些人四下的串聯,更加隱蔽。
說句難聽的話。
實際上他的一舉一動,外面的那些大臣們都是知道的。
就是他那次在兩位皇后面前的狂妄說出的那些話,相信也有人心知肚明。
忽地,崇禎心頭一驚,難怪那些皇帝一個個都被人說成疑神疑鬼,只有自己坐在了這個位置上,才能清晰的知道其中的難處。
那就是感覺隨時都會有生命危險,那裡都不安全。
**
總督倉庫戶部尚書蘇茂相是讀書人。
然而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有喜歡弄權的,有喜歡為了自身爭取大義的,也有喜歡貪汙受賄的。
可他不同,雖然所受的聖賢書,都是一樣,可最後依舊有能夠堅持自己道德底線的人。
在京營還沒有因為崇禎的一詔詔書解散之前,他就開始查詢京軍糧餉的問題。
本來只是剛剛有點眉目,可現在透過了那些被解散計程車卒問詢,得到了更加明確的訊息。
瞧著手中的卷中口中喃喃念道:“京軍每年放糧四百餘石,今年京通二倉卻只有二十六萬九千五百七十三石,目前都是用積年的舊糧支撐運轉,若是長此以往,後面又該怎麼辦?”
“我明知道這件事情,會引發大案,可也不能不管啊。”
蘇茂相在屋子裡走來走去,手中的卷宗也被捏在手中快要被枝頭戳破了。
他太清楚如今的局勢是什麼樣子,說一句千鈞一髮都不為過。
大臣們想要更大的權利,而新皇也在尋找著機會整頓吏治,只是手上無人,哪怕閹黨再壞,這些人也會維護儒學的利益。
“皇上,你這件事做的不是時候啊,要是在遲上半個月,也會容易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