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郡,膚施縣城外。
這裡有一座軍營。
軍營中,駐紮著三千秦國步軍。
上將軍蒙恬帶著秦國大軍趕赴九原之後,在膚施縣留下了三千步軍,以備不時之需。
對於上郡和膚施縣,蒙恬始終帶著一絲防範的心理。
上郡郡守馮職和郡尉在這裡經營多年,根系也是複雜。
而且經歷過那次刺殺之後,蒙恬也深深引以為戒。
膚施縣雖然現在大部分是秦人和趙人。
但也有一小部分魏人、義渠人、匈奴人的混雜聚集。
甚至還不止這些。
最早屬於魏國的時候,這裡就是和義渠接壤的邊界。
魏國一些被貶謫之人,亦或是跟其他國家交戰的戰俘,就被流放在這裡。
當年趙國佔領這裡之後,也向膚施流放過不少罪犯和貶謫之人。
例如那最後一代中山王,就被流放到了這膚施縣。
沒過多久,就死了。
至於是自己鬱鬱而終,還是趙王忌憚中山國復起,那就不得而知了。
另外,一些燕國和齊國的戰俘,也被趙國流放到了這裡。
膚施縣的人口成分,太複雜了。
而那些刺殺長公子的趙人刺客,也還沒有什麼眉目。
很難保證不會出什麼問題。
留兵在這裡鎮壓,是最好的方式。
只要有兵在,這裡就掀不起多大的風浪。
三千秦國步軍,分成了三個千人隊。
輪換著維持膚施縣城的治安和守備。
而在步軍大營外面的一處空地上。
一個身穿粗麻衣裳的年輕人,正在練習馬術。
年輕人的動作敏捷,那馬匹也是在坎坷不平的荒地上急速賓士。
沿途的障礙、淺壕,都被年輕人馭馬輕巧地避開。
儼然已經是騎術熟稔。
而在一些比較複雜的障礙時候,還是能夠看出來這年輕人有些不太平衡。
在處理這些複雜障礙的時候,還是有一些生疏的。
這樣的騎術,是遠遠達不到秦軍騎士選拔標準的。
但是相對於尋常庶民來說,這樣的騎術已經是非常優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