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垂大夫開,帶兵東出救周,麾下的五千秦人飛騎,長途奔襲到驪山腳下,和西戎騎兵血戰五天六夜,保住了周王宗族。
之後西垂大夫開,又護送周王宗室,東出到了洛陽,周平王繼位,史稱東周。
周平王與西垂大夫開誓盟,周王室被戎狄佔領的土地,只要秦人收復,就屬於秦人。
秦人,這才建了國,又追諡秦莊公。
西垂大夫開,便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秦襄公。
而那五千飛騎,也一代一代傳承了下來,一直就是整個秦國最精銳的騎軍。
秦穆公時期,曾經率領大軍討伐戎狄。
車兵、步卒組成聲勢浩大的軍陣,正面擊退戎狄的軍隊。
而這五千飛騎,則從西邊,長途奔襲,突然出現在戎狄腹地。滅戎狄七個國家,斬首了這七個戎狄國家君主和王族的腦袋。
一戰,秦國開地千里,成為當之無愧的西北霸主。
秦孝公時期,商鞅變法,讓騎士不再是老世族的特權。
庶民百姓,從了軍之後,也可以成為騎士。大大增強了秦軍的戰鬥力,也擴充了秦國騎軍的規模。
從此秦軍的戰鬥力,便強於六國。
但這五千騎,仍舊是秦軍中最精銳的騎士選拔組成,只是開始變得愈來愈神秘。
秦孝公二十二年,商鞅變法成功,率軍進攻魏國。魏國公子卬親自帶兵迎戰。但臨戰之時,魏軍糧道卻突然被秦軍斷絕,魏軍大敗,公子卬被商鞅俘虜。
沒人知道是誰截斷了魏軍糧道。
但有小道訊息傳言,就是這五千精騎。
當時世人的眼光都被孫臏的圍魏救趙和圍魏救韓所吸引,突然發現,原來戰爭還可以這樣打的。
即便是後來,偉人也評價:“攻魏救趙,因敗魏軍,千古高手。”
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同時期的秦國,用了一種同樣高明的戰術,大敗魏軍。
之後,秦國軍力日漸強大。
數次東出大戰,大都是動用步軍、車兵、弩軍和普通騎軍。
這些秦軍,就已經在六國面前,所向披靡,每戰必勝,打得六國聞秦色變。
以至於這支騎兵,也漸漸消失在了山東六國的視野中。
山東六國都知道,秦人戎馬起家,騎兵鋒銳。
十幾萬秦軍騎兵,任誰都要膽寒三分。
但後來便鮮有人知,秦國,還有這麼一支精銳中的精銳咧。
直到秦趙兩國為了上黨,賭上了全部國運的時候!
這就又要說到了馮職的祖先馮亭。
韓國決定將飛地上黨獻給秦國,而馮亭則使用驅虎吞狼的計謀,帶著上黨投降了趙國。
結果引來秦國和趙國在上黨地區對峙三年多的大戰。
這一仗,秦趙兩國動用大軍總數超過一百萬,都是傾盡國力。
後來,國力吃緊,實在守不下去的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