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武能夠喊出北征匈奴的口號,就應該還不知道始皇帝已經崩殂。
馮職的分析,和蒙恬的分析不謀而合。
而這個推斷,則讓嬴扶蘇多了點底氣。
事情雖然壞了,但還沒有壞到不可收拾。
那麼蒙恬所說的計劃,還真的有成功的可能。
這時,馮職又告訴嬴扶蘇一個訊息。
明天早上,還會有一批糧草,可以運到膚施縣。
這批糧草,是從琅琊郡調過來的,已經在路上走了兩個多月,到膚施縣應該還能夠剩下兩萬石。
雖然不多,但現在來說,蚊子再小也是塊肉。
遠征匈奴不比在家門口進行作戰,後勤線極其漫長,而且道路情況極差。
北征大軍的維持,其實殊為不易。
上郡本身產糧太少,大軍糧草無法自給自足,很大一部分都依賴其他郡調撥。
巴蜀的糧倉,已經全都用來支撐南征百越的戰爭了。
根本沒有北征大軍的份兒。
咸陽的糧倉,是絕對不能動的。
也不能指望。
所以上郡的糧食大多來自於舊齊國地,也就是山東半島。
秦代雖然戰車已經都是馬車,甚至一些黔首家中也有車。
但對畜力都是極其珍惜使用的。
大批次的運糧隊,是不可能全部配上馬匹或者牛的。
別說是牛馬,就是驢和騾子都少得可憐。
受限於糧食產量低,人想吃飽都挺難,哪裡還有糧食大規模飼養牛馬驢騾?
真要是有那麼多驢和騾,早就淘汰奴隸終生制了。
沒有糧食就沒法大規模飼養牲畜,沒有大量畜力就沒法提升生產力,沒有生產力才會更多依靠人力,這是一個惡性迴圈。
漢代文景之治之後,這種惡性迴圈才得以改善。
而現在,那些運糧隊的主要勞力不是牲畜,而是人!
用人推車!
當然,這些人大多是刑徒、徭役、隸臣妾、商人、贅婿、降兵……
將那些糧食從山東半島,千里迢迢,人力運送到上郡。
可不光是要克服崇山峻嶺和路途艱險。
光是這裡兩個月路程中,人吃飯就要消耗很多。
到上郡的時候,剩餘兩萬石,從琅琊郡出發的時候,可能就是十萬石,甚至更多。
路上的損耗,尋常也在七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