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怎麼可以?關中是我的。
因為擔憂隋軍會摘了這場戰爭的勝利果實,薛仁杲對於竇家的請降,是毫不懷疑,而且決定對竇家委以重用。
薛仁杲雖然是個暴徒,但也很清楚,有了竇家,他進入關中,可以省很大力氣。
竇襲向薛仁杲請求,寬限三日的時間,等竇抗清理完軍中不願意投降的將領,再率軍出城投降。
薛仁杲想拉攏竇家,因此對於竇襲的請求,滿口答應。甚至還答應封竇抗為太保,扶風王。
西秦本就文化人要少一些,自郝璦死後,薛仁杲身邊,更是沒什麼有眼光的文人了。
而且薛仁杲暴虐無常,身邊根本沒人敢勸諫。
所以即使有人覺得此事或有不妥,但竟然沒有人上前規勸薛仁杲。
竇襲回到城中,向竇抗報告了此行的訊息。
竇抗當夜沒有突圍,而是命令在城中大聲呼喊,又在城門內側,不斷地敲擊兵刃,做出戰鬥的樣子。
更讓人在城中選了兩三處位置防火。
城外的薛仁杲見狀,以為竇抗真的在清洗軍隊,因此對豳州城的防禦,更加的鬆懈。
到了第二日晚上,竇抗以柴紹為先鋒,李叔良為合後,全軍一路向南突圍。
豳州城南面,盡是溝溝壑壑的黃土丘陵,千溝萬壑,支離破碎,但是卻能最大限度的限制騎兵的機動力。
西秦軍不備,為唐軍破圍而出,等到薛仁杲反應過來,只剩下一個空空的豳州城,唐軍早就逃遠了。
而且竇抗心思狠辣,竟然讓人在城中的糧庫放了一把火,什麼也沒給薛仁杲留。
眾人一路向南,直達永壽。
本來按照計劃,大軍該折向東南方向的涇陽。
但竇抗突然出手,扣住了前來議事的柴紹和李叔良二人,並對二人直言,扶風危急,他準備要率軍南下,救援扶風。
對於竇家人來說,哪裡都不如老巢扶風好。
擁幾萬兵,掌一個郡。誰來了,竇家都能賣給好價錢。
於是竇抗又勸二人,唐王雖有召,但涇陽兵多,沒必要全往。而扶風則是眾人的後路,必須扼守。所以竇抗將三軍分兵兩處,一處南下,一處東進。由竇抗親自統兵南下,柴紹、李叔良二人東進。
這也是竇德明的建議,大家好聚好散,沒必要撕破臉,也沒必要惦記李淵的禁軍。這些人都是河東老卒,竇家很難掌握的住。
竇家這是生了異心了。
李叔良怒不可遏,當場就想翻臉。還是柴紹清楚,竇抗敢攤牌,就是打定主意了。此時他們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激怒了竇抗,他和李叔良二人,更得死了。
於是柴紹欣然領命。
雙方從永壽分道揚鑣,竇抗南下,而柴紹和李叔良帶著八千餘人往東而去。
柴紹沿著甘泉河(今陝西省泔河)往東南走,心中卻不由得嘀咕。
這一戰,到了這種地步,未來,更難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