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入關,前途不定,不知道什麼時候還能再回遼東。遼東是自己的根基,不能出現任何問題。
而遼東最好的留守人選,當然是黃明禎和鄧議。二人一為遼州總管,一為遼東郡太守,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二人最大的掣肘是遼州總管府長史崔弘壽和燕郡太守楊續。
黃明遠遂決定命楊續隨自己一同前往幽州,又表自己的主簿張玄素擔任燕郡郡丞,代行郡事。
黃明遠雖然平叛不用遼東諸軍,但數十萬遼東軍也不能在遼東干待著。未來遼東大規模的戰爭不會很多,唯一預防的是百濟、新羅兩個小國。
黃明遠準備將黃明禎的鎮北軍留下,左武衛、右屯衛、右侯衛、鎮遼軍等諸軍全部帶回中原。
鎮北軍此時有四萬餘人,裁撤兩個鎮屯營,整編為四萬五千人,改名為遼東軍。
並以虎賁郎將蒙陳其率部八千屯開原;
虎賁郎將劉黑闥率部一萬屯燕郡;
虎牙郎將王伏寶率軍八千屯襄平和營口;
虎牙郎將安達兒率軍四千屯通定城;
虎牙郎將麥仲才率軍五千屯泊灼城。
如此四萬五千遼東軍加上北面的北玄菟軍、白山軍、龍潭軍三部,超過九萬人馬,足以守衛現在的遼東。
北方三軍的發展方向是北面的靺鞨諸部,而遼東諸軍的發展方向則是西面的契丹。
黃明遠從來沒有忽視過契丹人的威脅,只是之前目標都在高句麗身上,實在騰不出手來。現在命劉黑闥進駐燕郡,安達兒進駐通定城,劍指契丹。
至於其餘部隊,則都是要離開遼東的。
黃明遠先是將右侯衛大將軍荊元恆改任左武衛軍。
荊元恆是江都人,家世不高,是楊廣潛邸的將領,與黃明遠熟識。自仁壽四年平楊諒之亂便一直在黃明遠麾下,也算黃明遠的心腹。以其統率左武衛既表現了對荊元恆的信重,也使得有些獨立於黃明遠體系的右侯衛全部融入遼東。
而右侯衛軍現在只有萬人,黃明遠令其部與鎮遼軍主力合編,編練成新的右侯衛,由蔡知運統帥。右侯衛軍將南下駐紮於旅順口,是黃明遠準備跨海南渡山東的主力。
鎮遼軍餘部約萬人,黃明遠準備以黃明信為統帥,派駐營州,增強營州守軍的實力。
這樣黃明遠出關,手中便有左武衛、右屯衛兩支主力六萬人馬,再加上留在幽州的十多萬人馬,足以橫掃整個河北的叛軍。
為了將各軍安置妥當,黃明遠忙得連軸轉,幾乎是一夜沒睡,到了凌晨才小憩了一會。
天就要亮了,黃明遠也即將開始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