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襄被劈頭蓋臉的教訓了一頓,只得承認了錯誤。不過他還是心中滿是憂慮,又問了一遍:“兄長真的一點都不著急?”
黃明遠乃說道:“著什麼急,漢王楊諒造反不是預料之中的事情嗎?有必要如此吃驚。漢王與聖人關係不睦,自先帝去世之後,只有臣服和造反兩條路可以走。若是臣服,早在先帝駕崩之時,這楊諒便應該趕赴京城了,但現在仍然沒有漢王入朝的訊息,這說明楊諒已經選擇了造反。”
黃明襄有些擔憂地說道:“可楊諒畢竟帶甲數十萬,關中現在才能集中多少力量,根本無法阻擋。”
黃明遠點點頭,說道:“所以朝廷和楊諒爭奪的便是這個時間。楊諒大軍進攻關中,若是朝廷能夠支援一個月的時間,這一戰能夠二八開;若是朝廷能支援三個月的時間,這一戰可五五開;若是雙方能夠相持半年,則楊諒必敗無疑。要不然你以為天子為什麼直到返回長安之後才派屈突通前往幷州招漢王回京,那是因為返回長安,礙不過了,天子也得要面子。否則半年內都沒人管漢王你信不信。”
黃明襄這才恍然大悟。
黃明遠乃問道:“漢王造反的旗號是什麼?”
“清君側,諸楊素。”
黃明遠冷冷吐出兩個字:“愚蠢!”
黃明襄也是這般認為,在他看來,楊諒無論怎麼走這步棋,都不至於喊出“誅楊素”的口號,根本得不到天下人的信服。
“哪怕就是說聖人殺了先帝,他是為父報仇,也比誅楊素靠譜。劉劭弒父即位後,劉駿親率大軍討伐,奪取了皇位,正是打著‘替父報仇’的名頭。這楊諒有劉駿這個成功的例子不學,非得學失敗的劉濞。”
“慎言!小心禍從口出。”
黃明遠瞪了弟弟兩句,六郎才華是高,但就是有時候太傲氣。
這時黃明襄又問道:“大兄,你會不會做大軍主帥?”
黃明襄匆匆回家是為了討伐楊諒主帥一事,他是急著給長兄提個醒。
“什麼主帥?”
“大兄,這漢王一叛,朝廷必要派大軍討伐。倒是從幽州到豐州,從代州到洛陽,大河以北,處處烽火,長安根本顧不得各地,勢必需要一位統帥總領全軍。現在能擔任統帥的除了越國公楊素,也便是兄長了。”
黃明遠看了一下弟弟,冷冷地問道:“主帥的事是誰跟你說的?”
黃明襄沒料到兄長生氣,不知自己哪裡又錯了,只得說道:“這是皇太孫讓我告訴兄長的。”
黃明遠瞪著黃明襄說道:“這不是你該考慮的,也不是皇太孫該考慮的,聖人還在。”
看著黃明襄垂頭喪氣的樣子,黃明遠接著說道:“你不要以為這是一個好位置,指揮全國兵馬平定漢王之亂,你以為兄長是要做白起還是要做王翦。兄長現在求得不是再立功,而是固寵,過猶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