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不病
公學府鶴院, 按現代的說法,有五個年級,每個年級一個班。五個年級以‘天、幹、地、支、平’這五個字輪流命名。
每年的2月初是新生入學的時候。今年是平成15年, 一年級生剛好輪到‘天’字。
陶九九是‘天’字班的插班生, 現在是12月初, 馬上要過年, 其它天字號的學生, 都已經上了9個月學了。再過一個多月, ‘幹’字班的新生就要入學府。
天字班授業的是個顫顫巍巍的老婦人, 看著有八十多歲了,鶴發雞皮, 背也伸不直, 坐在講道臺上, 聲音還算是洪亮。
陶九九進來時, 班上四十多人,全呆在那裡。一時不知道要怎麼反應。
誰也沒想到,自己的同窗會有隻貓。
這個先生只抬眉看了她一眼, 就指了指臺下,誰也不願意坐的那個位置說:“我姓文。入座吧。”
這位置就在講道臺下頭,兩人幾乎是面對面。
正是因為太近,其他人才都不願意坐的。
陶九九應聲,不理所有人的目光, 走過去坐下, 把自己紙、筆、墨、硯都有條不紊地擺出來。
所有人都入座後,便有學府裡的侍人抬了飯菜來, 逐一發放到每個學生面前的矮案上。
每人兩個包子,一碗稀粥, 一碟醬菜。
文先生也和大家吃的一樣。
陶九九左右看看,她左手邊坐的那個,似乎家境不錯,穿的衣服和身上用的首飾掛件,一看就很值錢,應該是走讀生,但也沒有自己帶飯菜,一臉痛苦地吃發下來的那些東西。
見到她看自己,狠狠地瞪了她一眼,小聲罵:“妖怪。”
陶九九對他露出一個慈祥的笑容,然後邊吃著東西,邊扭頭看向別人。
大致瞭解瞭解,自己班上都有些什麼人。
其實粗看下來,全班她沒見過的,只有二十多個家境相對好的走讀生而已。走讀生中,有那麼三五個,看上去是挺有錢,其它一些倒是平平常常,大約是那種小康之家吧——雖然家裡不太富裕,但不想讓孩子吃苦。
看到最角落的人時,陶九九愣了一下。
她這邊才耽誤了這麼一會兒功夫,文先生就吃完放下筷子了。
外頭等著的侍人也不管其他人吃沒吃完,上來就將吃的東西全都撤了下去。
陶九九想著搶著再吃口包子,都被侍人毫不留情地奪走丟進筐裡。
等侍人退走,文先生便開始講學。
“從2月到昨天為止,我們已經學完了,頌字中,橫‘一’的一千一百種變體,今天開始,我們學習豎‘1’。”文先生講話中氣不足,但聲音卻十分清晰:“頌字,共有四種筆畫,橫,豎,撇,捺。每種筆畫各有一千餘種變體,每個變體至少有一種發音,至多有12種發音,一個筆畫該讀作什麼音,需要結合它在整個頌法中的地位。它前後的筆畫對它本身會有極大的影響。”
她說著突然指向最角落的那個學生,提問:“你來說一下,為什麼明明很簡單的四種筆畫,在頌字中卻有這麼多的變體。”
陶九九回頭看去。
少年坐在窗邊,身如松柏,眉目英氣十足,聞聲施施然站起來,聲音清朗:“一是因為修士們不欲讓自己施用的頌法太輕易被人看出起始之處,免被破除。二是因為一個頌字需要足夠的筆畫才能表其意。所以難免筆畫相互糾纏生異變。”
文先生很滿意:“今天,我們來學習‘豎’的最常見的變體。”說著在身邊的紙板上,用筆寫下一個筆畫。並發出一個,在陶九九的認知中,人類絕不可能發出來的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