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輩子…為什麼…不做呢?”
系統的這個問題在蘇城腦中不停迴盪,久久不能散去,而他,無言以對。
因為他也不知道為什麼,是啊,為什麼啊,明明是可以讓人感覺那麼痛快又實施起來那麼容易的事情,為什麼從來不去做呢。好像都找不到一個合理的解釋呢,反正就是沒做啊…
這一晚,蘇城無心睡眠。
半夜十二點,蘇城給安華去了個電話。
“喂…”電話那頭是安華慵懶的聲音。
“安總睡啦?”
“是啊,這都幾點了,你要是沒什麼正事可別怪叔叔去你公司鬧事啊。”安華故作不悅道。
“哈哈,安總生活在滬上這樣的不夜城居然那麼早睡,還真讓人意外呢。”
“少扯皮,說吧什麼事。”
“我想搞一個公益組織,不知道算不算正事?”
“公益組織?公益基金?”
“恩,差不多吧。”
“可以啊,你需要什麼扶持?”
“我看了下手續好像有點麻煩,所以問問你我現在的情況能不能建立一個類似這樣的東西,不一定是基金,因為我的目的是經常性的舉辦公益性活動,而不是單純的捐錢建學校。”蘇城努力措辭,希望對面能理解他的意思。
“這個也看規模的,地方性的公益基金還是比較好弄的,只要你把主要的公益方向想好就行。你要是真想搞,我幫你問問專業的朋友。”
“好啊,等的就是安總這句話呢。”
“你小子,幹好事我自然會鼎力支援,不過你想好以後這個公益基金要幹什麼了麼?”
“大方向有了,就是舉辦可傳遞可複製可操作的公益性活動,目的就是號召更多的人參與到公益中來。我今天想了很久,為什麼電視上經常也會有很多公益晚會慈善募捐什麼的,但是這種活動的結果很多時候莫名的就變成了明星炒作。當然這種炒作我們也是樂意多見的,可是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不可傳遞性和不可複製性。”
“你繼續說。”安華來了興趣。
“其實這種活動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在於他們傳導給社會的一個思想就是捐錢,捐物資,可問題是普通老百姓連自己都養不活呢,哪有錢捐出去啊。就像很多公眾人物雖然嘴上會說,做慈善不在於錢的多少,大家都可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去做很多的公益。可是這種話說了跟沒說其實是一樣的,什麼叫力所能及,你倒是說清楚啊,你倒是做出來啊,你們給我們的印象就是捐錢啊。我們現在就是太缺乏普及這種真正意義上的力所能及的善事了。
整個社會對慈善的第一反應,甚至第二第三反應都變成了捐錢,這讓老百姓怎麼做慈善?”
“所以你的想法是怎麼操作?”
“多做可落地可複製可操作的公益活動,比如我昨天和我幾個朋友去種了幾棵樹,其實這就是慈善,因為這一個小小的舉動會對整個社會的環境起到作用,如果所有人都這麼做,那結果將會是指數倍的放大。
又比如說我那天看到有人幫一個受傷的大叔搬東西,那也許我們可以倡導店家給路邊的工人和環衛人員提供免費茶水,只要最普通的茶水就可以,我相信這不需要多少成本,但如果這個行為可以在全國複製並廣泛操作起來的話,結局也會大有不同。”
“小蘇。”安華現在徹底清醒過來了,“你的想法很好,但是有一個問題。”
“安總你說。”
“你沒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