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無親,大道無名。
於是天道之下皆是螻蟻,誰也別想掙脫螻蟻的命運。
就好像官老爺們總是習慣了高高在上,把百姓當做螻蟻。卻不知道他自己在皇帝面前也不過是隻螻蟻而已。生殺予奪,命運操之他手。
一朝天子,人尊至極,彷彿大權在手,天下盡入懷中。可那又如何?一朝地府催命牌,萬里江山瞬間便換了主人。
修道求仙,求的是生死脫開,自在逍遙。不也就是為了擺脫螻蟻的命運嗎?
只是真的逃得開開嗎?
至少了塵不那麼覺得。比起外面的芸芸眾生,了塵覺得自己也不過肥了一點的螻蟻而已,但在命運的豬蹄面前,肥一點,瘦一點都不過輕輕一碾的工夫,有什麼區別?
時隔十幾年,護國真人再次進京可是牽動了一大票人的心。當然,現在的的皇帝朱載墲是最高興的。無論如何護國真人是自己師公,而且也是一直支援自己的的。不說彼此之間的感情,就算的其中斬不斷的利益牽連,皇帝也得歡欣鼓舞地去迎接了塵的“大駕光臨”。
皇帝出京三十里郊迎的風光,不算空前絕後,也算少見了。
只是不得已跟在皇帝后面來城外吹風的文武大臣可就心情複雜了。
武臣算好一點,這些年來,武臣總算揚眉吐氣了,不用再受一幫子“腐儒”的鳥氣了。畢竟大明這些年來開疆擴土的功績擺在這裡,文臣們也自然不能裝作看不見,
至於文臣們對了塵可就是不歡迎的佔大多數了。而且文臣這些年一直被皇帝“勾結”武臣打壓,可都是這個護國真人的鍋。能站在朝堂之上的沒有傻瓜,能在大明百萬讀書人中脫穎而出,身居高位的沒有一個不是人精。雖然了塵已經很少干預國政,甚至很少能露面了。但影響力卻不會漸弱半點。
當今皇帝陛下可是在這位真人跟前呆了十幾年的,而且是在先皇的託孤之下照顧了現在的皇帝陛下十幾年,說是半個父子爺孫也不為過。而且這位真人可是和大明三代君王都關係甚密。或者跟乾脆這位真人的徒弟就是皇家的公主,當今陛下的“小姨”。。。
皇帝郊迎的隊伍很龐大,文武百官,飛禽走獸(官袍)佔滿官道,再加上沿途護衛的禁衛軍,錦衣親軍,弄得官道上如山似海的人潮。
老管家心裡很複雜,隱隱間眼淚都開始在眼眶裡醞釀了。直到來京路上,自家老爺說出的自己的身份的時候,老管家都有點如在夢裡。
而且了塵答應會為老管家的兒子謀一個低一點的爵位。
恩!沒有官職的那種。但沒有官職也是爵位。從一介奴僕道一個爵爺,在老管家心裡就是一步登天的節奏了。
自己當年府上的“朱少爺”就是當今天子朱載墲,而那位纏著朱載墲的小姑娘如今已經是鳳儀天下的皇后娘娘了。哪怕無官無職,就憑這老管家跟皇帝皇后的關係,如今大明哪個敢再瞧不起他?
至於小漁小舟都已經見怪不怪了,自己父親是“神仙”,天都上過了。若還猜不到自己父親的來頭,就可真是太蠢了點吧!
只是接受歸接受,當真的看道活生生的大明天子帶著文武百官出來迎接的時候,小漁小舟走下馬車的腿都還是有點發軟了。
了塵無官無職,卻是大明的國師,位列超品,也是實際上的道教首領(當然,道教領袖有很多。不如龍虎山啥的。但到了今天,了塵無疑威望更大,那個道觀都得給面子。誰叫人家輩分奇大,還是活神仙呢?)。更是於皇家三代帝王相交莫逆的神仙中人。人家皇帝見到了都要叫“師公”的,所以文武百官見到了了塵也得先行禮問好。
看見了塵走下馬車,文武百官紛紛捏著鼻子下拜行禮,倒是朱載墲很是興奮地衝了過來,抱著了塵很是激動地叫了一聲:“師公”,絲毫沒有一個為人君的體面。
說真的,朱載墲的性格跟他父親正德皇帝比較像,不是個喜歡受約束的性子。但他命好,經過他父親正德皇帝朱厚照幾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地一點點收回兵權,到了朱載墲繼承皇位的時候,大明的軍權已經差不多都收回來了。
槍桿子裡出政權,有了軍隊的支援,文官也不敢蹦躂得太歡了。經過了正德皇帝的那場陰謀宮變之後,文官再說什麼讀聖賢書的都是忠良賢臣,皇帝也不會信了。二十多年的打壓之後,朝中的文武兩班也算恢復了平衡,而且朱載墲繼位的時候,早就已經成年,且當了多年皇太子了。政權鞏固基礎不是當年初登大寶的朱厚照能比的。
誰還敢大事小事地出來作死,給皇帝找不痛快?
換作從前,一個皇帝帶著滿朝文武出京幾十裡迎接一個“道士”是不可想象的,沒有百八十個忠誠孝子長哭宮門,“死”給皇帝看才有鬼了呢!
“福生無量天尊!”了塵笑了笑,躬身稽首道。無論自己私下地跟朱載墲是什麼樣的關係,公是公,私是私。面對著文武百官,還有後面的一大堆軍人百姓,了塵都得保持住了一個對君王尊重。
既是為了朱載墲,也是為了自己身後的道門。矜而不驕,擺正自己的位置才是長久之道。既不準備造反,又把君王的私誼當成理所當然的傢伙,一般都活不長久。
了塵或許不怕,但玄光觀怕,特別是了塵離開之後的玄關觀。
了塵一行人是跟著朱載墲一起回到紫禁城的。皇宮裡早就準備的一桌家宴等著了塵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