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速,一轉眼這年就過完了,袁文殊哪怕是在不願意也得規矩些了。
這天一大早袁文殊休沐,從袁家帶著一堆下人和物件出了忠勤伯府。
沒一會就到了他的“忠靖伯爵府”袁文殊看著大門上的御賜匾額,心裡湧起一股自豪感,這以後就是我家了。
袁文殊先安排身後的下人,先進去打掃一翻,雖然平日裡也會安排人來打掃,但是這大過年的也不能那麼苛刻不是,所以這一段時間就疏忽了一些。
趁著打掃的這段時間,袁文殊先把自己的親兵安置了一下,然後就是自己的財產了,袁文殊粗略的點了一下,現在名下有莊子六座、加在一起大概有個一萬畝左右的田地。
而每畝產量是兩到三石糧食,每石糧食大概在三百文左右這一年下來,總收入也就七八千兩銀子,在去了佃戶的開銷,實際上能有五千兩就不錯了。
袁文殊手裡還有個大概不到三十萬兩的銀錢,至於其他的營生,那就數每年西北的分紅了,每年到他如今的地位大概能分到手十萬兩左右。
不過今年可沒有他的份,也不能說沒有隻能說對比十萬兩來說,發給他的銀子少得可憐。
沒錯這西北是一直做著走私生意的,一般都是些綾羅綢緞茶葉布匹,尤其是瓷器價格最高,但是也會有武器,不過武器交易只能拿馬來換,而且並不會交易弓弩。
當然了這些事情歷代官家都是默許的,因為武器交易都是少數的,其他的東西交易量很大。
所以這貿易的主動權都掌握在大魏這邊,甚至邊境還有監軍司下屬部門來專門做這種事情。
可以說西北和北方,一直以來都是靠著這個賺錢的,當然了,每年賺的錢有一半都進了官家的內庫之中,剩餘的一般按照職位大小來分。
這也就是袁文殊崛起的太快,他今年是按照從四品給的,所以並不是很多。
其實江南和西北真正的交易是夏國的一些特產,而並非袁文殊之前所想的是什麼後勤之物。
真要是在後勤上動手腳,那繡衣衛也不是吃素的啊,可以說因為時間很長了,所以一切都形成了慣例。
袁文殊之前之所以要做最壞的打算,也是因為哪怕是老趙上來,也是沒有經過皇室培養的。
到時候這些約定俗成的東西,還會不會遵守那可就不一定了,所以袁文殊也要未雨綢繆。
細算下來,這每年的進項也就十萬兩左右,對於一般家室來說那是一筆鉅款了。
可是袁文殊覺得還是不夠穩妥,因為太單一了,還是得多開出幾條賺錢渠道來才行。
不過現下也不急在這一時,所以在大概知道了這些收入之後,袁文殊也就先不想了。
畢竟還有重要的事情沒做呢,這如今打算正式搬出來了,那就不得不辦一場喬遷宴了。
而說到辦喬遷宴那袁文殊就有的忙了,畢竟這一場宴會辦下來,需要注意的方面太多了。
到時候各方面都要照顧到,說實話,如果可以他會選擇不搬家了,實在是想想就覺得累。
袁文殊從現在開始就要準備了,等了一會府裡就打掃完了,袁文殊第二次走進了這座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