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25 生前身後,都是傳說 (1 / 3)

觀眾們吵得不可開交。

很多人都聽過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這句話,最開始的時候還覺得有點道理。

但是隨著見識的增加,視野的逐步廣闊,才慢慢地明白,這純粹就是扯淡。

蒼蠅這玩意,它見什麼就叮什麼。

那管你有縫沒縫。

本來就不是什麼好東西,惡是天生自帶的屬性,不會因為對方有沒有缺陷而發生改變。

其實這一句話,對應的就是為人所厭惡的受害者有罪論。

有片面的道理,但未免太過於以偏概全。

而且如此不加約束的使用,很容易給人造成誤解。

易澤關於這一個題目,已經進行到了尾聲。

大螢幕上,靈性的出現了八個大字。

生前身後,都是傳說。

這用來形容紀曉嵐,確實是相當可以的。

“縱觀紀曉嵐的一生,並不是如電視劇中所描述的那樣,能夠和和珅這樣的滿清貴族鬥智鬥勇,也不是被世人口口相傳的那般幽默風趣。

紀曉嵐行事作風放蕩不羈,有幾分輕狂為人哂未休的滋味,再加上紀曉嵐並不擅長於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除了在拍乾隆皇帝馬屁時還比較靠譜之外,在與其他人的交往過程中,也經常是語不驚人死不休,俗稱嘴臭。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紀曉嵐本身就具有極高的話題性,是普羅大眾喜聞樂見的段子主角。

前面所說到過《閱微草堂筆記》和《聊齋志異》的對比,事實上,紀曉嵐很看不起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其中反映的便是紀曉嵐對純粹虛構的鬼神故事的厭惡,認為其並不能真實的反映出社會現狀,揭露社會的陰暗面。

當然,這其中或許也有紀曉嵐長子早逝的原因。

《聊齋志異》作為一本鬼神志怪,描寫精彩,在當時也是頗受讀書人喜歡,紀曉嵐的長子就是因為沉迷於《聊齋志異》,走路的時候都在低頭看書,以至於摔落陰溝,直接去世。

紀曉嵐的人生經歷,在當時乃至往後的人看來,都有著非常濃厚的趣味性,簡直就是一部大型的段子,因此,紀曉嵐的故事也在老百姓口口相傳之後,越發的誇張起來。

而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的紀曉嵐形象,就是綜合了歷史和民間紀曉嵐的人物形象,從而創作出來的人物角色。

與其說電視劇中的紀曉嵐是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不如說他只是一個綜合了多種人格的人造物,在滿足了普羅大眾對歷史人物的好奇心後,又同時將這個人物的部分真實故事進行一定程度的宣傳。

至於其中的好與壞,則需要透過觀眾自己來衡量。

而我們之前所說起過的紀曉嵐多日不近女色而燥火難耐的故事,便是經過了多重誇張之後,普羅大眾編撰出來的事情。

這些能夠驚人眼球的故事,出自於清朝時期的基本民間筆記。

其中最為主要的三本,是《蟲鳴漫錄》,《棲霞閣野乘》,《嘯亭雜錄》。

而在這三本民間筆記之中,前兩本的記載尤為誇張。

《蟲鳴漫錄》中,說紀曉嵐是野怪轉世,因此酷愛吃肉不愛吃飯,而且精力旺盛,每天都要進行雙人運動。

而在《棲霞閣野乘》中則記載,紀曉嵐一天不和姑娘睡覺,就會皮開肉綻手抽筋,之前說的那個故事,就出自於其中。

這兩本書的可信度怎麼樣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