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會博物館的預展就是整整的兩天時間,因為作品沒有達到先期預定的數目,所以之間的間隔很大,到了三米左右。【最新章節閱讀.】還好幾乎所有人的作品都不太小,看起來也不是太顯得空。
這次巡展邀請的人也比上次的上檔次多了,上一次幾乎都是什麼小企業的經理,小收藏人之類的,這一次不光有什麼知名企業家,還有紐約一些大銀行的經理,這些人一般負責給銀行買一些藝術品,掛在銀行總部之類的大客戶室或者總部辦公室裡,顯示自己的品味。更是有一些美國國內有名氣的收藏家。
上百萬美元一幅作品訂價,己經不是上次的大多數來賓可以承受的。
方逸和小夥伴們向著展廳門口的工作人員出示了一下自己的證件,旁邊的一位工作人員還沒看到方逸的證件,己經伸手拉開了欄杆上的軟絨帶子,做了個請的手勢放了五人進去。
幾人還沒有走兩步呢,就聽到後面有人問:“這個廳裡也在舉行畫展麼?我們能不能進去看看!”。
聽了這句話,方逸不由的轉過頭來看了一下,因為這人說話的口音很奇特,確切的說是帶著中式英語的腔調,而且說的還磕磕巴巴的。
“對不起!這是線性主義畫派的預展,今天看要邀請函”工作人員張口解釋說道。
“線性主義?”說話的那位男人聽了嘴裡嘀咕了一下。然後用中文對著旁邊看樣子是妻子和兒子的人低聲的說了一句。
和家人說完,男子又轉頭向著工作人員說道:“其中一個是方逸麼?”。
聽了這個話。方逸就有點兒好奇了,這位男的居然知道自己,直接轉過了身體望著門口的一家三口人。
男子的話另工作人員一愣。不知道方逸是誰,一般老外是名前姓後他調了個個兒,工作人員就有點兒聽不懂了:“對不起,什麼方逸?”。
“是逸方”男人反應了過來又重複了一句。
這下工作人員是聽懂了直接點了點頭。
弄明白了裡面展出的是方逸,男子又對著工作人員說道:“明天我們就回國了,我兒子也是學習繪畫的,能不能讓我們進去看看?看一會兒我們就出來。也不拍照什麼的,我的孩子現在挺喜歡方逸的作品”。
“對不起,沒有邀請函我不能放你進去”工作人員面帶著微笑又重複了一遍。
正當這一家子帶著點兒失望想要轉身。方逸走了兩步到了入口處,輕聲的用中文對著這一家子說道:“我跟他們說一聲,讓你們進來看一會兒吧!”。
嗯!這一家子還在納悶呢,就聽到方逸轉頭用英語和工作人員說了一下。工作人員當然知道方逸就是參展的五位藝術家之一。邀請函這個東西想當於他發的。聽方逸輕聲的說了幾句,又一次解開了軟索示意這一家三口可以進去了。
中年男子並不認識方逸,還以為方逸是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呢,進了門以後連聲的對著方逸說道:“真是謝謝你啊,還是有熟人好辦事”。
十五六歲的兒子看著方逸眨巴了一下眼睛說道:“你就是方逸大師?”。
“我是方逸,大師兩個字還不敢當”方逸聽了笑著說道。
“你就是方逸?這麼年青”中年男人上下的打量了一下方逸連聲說道:“沒想到,沒想到!”。
方逸這邊還有事情呢,自然不能陪著這一家三口。不過還是小聲的叮囑說道:“進去看畫可以,但是別拍照不用閃光燈也不行。保持安靜”。
國人有個不好的習慣就是喜歡看油畫的時候拍照,拍照是沒什麼問題,老外也拍。不過一般老外拍的都是畫,咱們國人喜歡把自己也照進去,而且主體絕對不是藝術品,而是自己!按理說這些喜好也沒什麼,可以解釋成文化不同。不過用閃光燈就是問題了,關健是人家牌子上明明寫了不許用,很多人還是不自覺,按著自己相機的閃光燈閃個不停,直到有工作人員上來制止,而且工作人員一轉身有些人又用起來了,一些人的這種習慣真是讓人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