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臣拜見母后,母后身體康健,一如往昔!”
回到京城,兄弟倆可沒道理窩在一起敘舊,於情於理都先要來慈寧宮請安,畢竟大明以孝治天下,便是太祖皇帝的陵寢都以孝為名,若是逾越,便是有違孝道!
別看朱厚煒乃大明君王,更是萬古難得一見的大帝,可要是違背孝道,估計滿天下士族乃至軍隊都有可能離心離德,嚴重者皇位不穩,輕者也得在史書上留下一個昏君的名頭。
而且朱厚照本身也是極孝之人,這一點在正德時期,對於滿朝大臣來說,估計也是朱厚照身上唯一的閃光點,當年弘治皇帝大行,兄弟兩個扶棺百里送葬,更是感動天下!
對於張太后這位母親,兄弟倆也很是孝順,唯一讓兩人不滿的是張太后對自己兄弟太過縱容,要不是有母后做靠山,就憑建昌侯跟延齡侯兩人幹下的醜事,惡事,都不知道上了多少回斷頭臺了……
“你們幾個還知道回來!”張太后的目光從長子還有兩兄弟身上看來看去,彷彿看不夠似的,這心裡面有怒更有喜!
身為深宮婦人,也是天底下最尊貴的女人,張太后此生根本就沒了絲毫追求,唯一的念想就是子孫能夠繞膝,頤養天年罷了。
可就運算元孫對於老人來說也有親疏,鄉下老太太還能偏心,更何況是孫子孫女眾多的她,對於張太后而言,自然是親侄女張韶華生的孩子最受她寵愛。
而貴妃張韶華生了嫻靜公主和皇七子,只可惜皇七子早夭……
如果張太后是位不念親情的主,她又何須一次次的袒護兩個弟弟,她難道不知道自己弟弟罪惡滔天,已然罄竹難書!
現在,就在她以為這輩子都見不到長子和兩個弟弟的時候,三人同時回來了,感念親情的張太后佯怒一番後,不知不覺已淚溼眼眶。
作為姐姐,她對得起兩個弟弟,對得起死去的爹孃,更對得起張家,可作為母親的張太后,哪怕只有兩個兒子,她都偏心……
因為她知道小兒子沒有繼承皇位的資格,那麼按照大明的分藩制度,小兒子一旦到了十六歲就會被封藩出去,皇子一旦封藩,這輩子能再回到京城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這輩子能陪伴他左右的終究只有長子而已。
所以對於朱厚煒,身為母親的張太后的關懷和愛犢無疑是缺失的,可誰能想到,大明竟然會出現那等驚天變故!
所以張太后覺得自己對次子是有虧欠的,不過這虧欠感沒堅持多久,等到兒子拒絕張韶華為皇后之後,這種虧欠感就徹底沒了。
然後就是長子前往西歐開疆拓土!
長子是個什麼秉性,張太后清楚的很,對於這個滿腦子都是戰場廝殺,充斥著暴力思想的長子,她更多的是無奈,所以朱厚照遠征西歐,她不奇怪也不怪朱厚煒,可是自己兩個弟弟……
兩個弟弟是什麼貨色,張太后比誰都清楚,這兩貨就是從骨子裡面都爛透了的惡賊,留在大明就是一等的禍害!
但是有她庇護,誰也動不了他們,就算是皇帝也不敢動!
所以不知道皇帝給這兩個傻子畫了什麼大餅,竟然讓兩人心甘情願的去了西歐!
兩個傻子自己不知道,可張太后心裡面卻跟明鏡似的,這分明就是皇帝拋的誘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