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英,朱元璋養子,十二歲隨太祖南征北戰,立下戰功無數,建國之後主動要求鎮封雲南,死後陪葬孝陵,追贈黔寧王!
沐王府世代鎮守雲南,剿滅叛亂,維護地方安靖,功績彪炳,對大明更是世代忠誠!
“留下吧……”朱厚煒輕嘆:“大明不需要勳貴,但是需要對大明忠心耿耿的勳貴,沐王府世代鎮守雲南,功勳卓著,就不讓他們走了。”
翟鑾無語,這理由說的……
勳貴當中對大明忠心耿耿的,戰績彪炳的絕對不在少數,可最後呢?
還不是被你嘉靖帝一股腦全都弄走了去?
翟鑾不知道皇帝會留下沐王府,因為他不知道皇帝心裡面衡量的那桿秤。
簡單來說,朱厚煒對勳貴的整體觀感並不好,因為在歷史上,大明的這些個勳貴,要麼在中途出現過橫行不法的敗類,要麼就是在大明亡國之時選擇投降李自成或者滿清。
勳貴和皇室乃同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吶,你禍害天下,在朱厚煒看來就是掘大明的根,你在亡國之時選擇賣身投靠,更是意味著無恥的背叛!
這比文官迎奉新主更加可恨!
沐王府如果在一開始進入朱厚煒的視線,那麼此時多半已經去了西歐或者澳洲……
然而朱厚煒要對雲貴土司動手,作為熟悉雲南情況的鎮守勳貴,如果有沐王府襄助,自然會事半功倍,所以朱厚煒沒動,等到雲貴土司迫於大明強大的軍事壓力選擇離開之後,朱厚煒的關注重心就放在了東南和西域,於是沐王府就成了漏網之魚。
選擇讓沐王府留下,一來是沐王府歷代黔國公對大明確實忠心,從初代沐英到末代沐天波皆是如此,算是勳臣忠義的典範。
另外,雲南和東南不一樣,東南經歷戰亂,相當於推倒重建,在一張白紙上面作畫,可以放手施為,不用擔心這個那個,但是雲南少數民族眾多,成份更加複雜,有一位世代鎮守於此的勳貴,對於雲南施政利大於弊。
權衡之餘,選擇留下沐王府也就不值得奇怪了,更何況,留下還是立即遷走,不過是朱厚煒一念之事罷了,不急於一時。
翟鑾領旨而去,朱厚煒站在世界地圖前面,再一次陷入沉思。
目光在日本和朝鮮這兩塊地盤上轉來轉去……
日本,殘毒之國,卑劣之民族,無時不刻都想入侵華夏,竊取華夏文明正統,謙卑的外衣裡面包裹著一顆顆豺狼之心,就如同一隻被主人養了太久的狗,最後想要爬到主人的頭上不說,還想一口把主人給咬死。
朱厚煒沒有什麼種族歧視觀念,但是他卻也不得不承受,日本這個集一切卑劣基因於身的民族,就彷彿是上蒼身上的毒瘤,出現在這個地球上,就是為了來噁心全人類的。
所以當滅!
然而,以朱厚煒對倭國幾乎深入骨髓的恨,他也一直遲遲沒有動手,因為那是外!
如果要滅掉日本,對於如今強盛的大明來說,絕對不會費多少手腳,只不過要牽扯朱厚煒不少的精力,而這十幾年間,朱厚煒的主要精力是將目光放在西歐,為西歐提供足夠的移民和軍事援助,還有就是開啟殖民全球計劃,對內則要清查土地,為土改大政做好充足準備。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朱厚煒要親征倭國,他要親手葬送這個讓他想起就無比噁心的民族,可要是親征,就必須要有人監國。
監國只能是太子,可太子現在才十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