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太后話,二位侯爺如今各佔了一座小島,在兩座小島上發現了銀礦和銅礦,如今二位侯爺當島主,擁有五百家丁和上千挖礦的異族苦工,還納了幾十房異族小妾……”
沈庚中滔滔不絕的說了一大堆,無非就是延齡侯與建昌侯如今日子過的有多逍遙,多麼多麼的樂不思蜀。
張太后緊蹙的眉頭略微舒展了些許,再問道:“我兒呢?”
“武皇……”
“可有書信?”張太后自然不會偏聽偏信,鬼知道是不是兩個兒子聯合起來騙她。
“有!”沈庚中連忙取出三封書信,恭恭敬敬遞了出去。
張太后從太監手中取過書信,一封封拆開,仔細看完,信上的內容和沈庚中說的大同小異,這眉頭才算是徹底舒展開來。
朱厚煒也鬆了口氣,兩位國舅的書信自然不是親筆,不過儒家士子人才濟濟,想要模仿筆記簡直不要太容易,張太后自然認得兩個弟弟的筆記,現在一看,自是疑慮盡消。
可疑心消了,這怒氣也上來了,心裡面暗怒,這三個沒心沒肺的東西,去了海外便整日裡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可曾想過在遙遠的大明還有一位老婦人日夜祈盼!
“谷侯下次何時出海?”
“等補充好淡水、食物以及一應輜重,再等此番移民全部登船,至少要到半月之後。”
“樂良。”
“奴婢在!”一直伺候太后的慈寧宮大太監樂良連忙上前一步。
“從你義子裡面找幾個機靈點的,這次隨谷侯一起出海。”
“奴婢明白!”
朱厚煒神情一凝,知道這是母后還沒有完全放下疑心,所以要派親信宦官親身前往印證,不過這是小事,不管是他還是老哥,自然有的是辦法讓這些小宦官不敢開口說真話。
如果是朱厚煒自己想要印證,那必然會派明、暗兩手,明面上派宦官,再暗中派遣人手混在移民當中……
當然,這暗手想要佈置也沒那麼容易,畢竟移民出海之後也不可能再帶回來,要是發展軍人為眼線,以大明軍隊對朱厚煒的忠誠,想要絲毫不露風聲,簡直難如登天。
張太后離開御書房,朱厚煒跟沈庚中又閒談了一會,總的來說,西歐當前的形勢還是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教廷選擇妥協而不是死磕,給了武朝充足的時間!
等到下一次大戰爆發,起碼也得兩三年之後,那個時候西歐也該迎來末日了……
國內的政務也日趨平穩,以楊一清為議長組成的議會發展在京四品以上官員多達三百六十餘人組成議會,眾官員對於議會理政還不算熟悉,不過也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其實對於議會制度在幾百年前的大明是否適用,朱厚煒自己心裡都沒個底,不過政治同樣要具備開拓與探索精神,留其精華,去其糟粕,最終形成具備華夏特色的議會政治,才是朱厚煒一直孜孜不倦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