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煒有雄心,有手段更有見識,但是要是玩政治權謀手段,估計十個他綁在一起都未必是這些一輩子都在官場上混跡的官員對手。
所以要避重就輕,要揚自己之所長,避自己之所短,利用自己的大義身份死死壓制。
可這些說到底也是有限度了,否則朱厚煒一登基就大刀闊斧的去改那些根本不能輕動的制度不就行了。
事實上根本不行,比如土地政策,比如儒家道統,這是儒家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利益,在朱厚煒沒有十足把握一錘定音的時候去動這些,最後的結果必然是引起反噬!
所以他只能忍,哪怕他是皇帝!
楊廷和這麼建議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讓群臣去猜測皇帝為什麼會對這朱壽如此厚愛,然後去查這朱壽。
這天底下太多的事根本經不起查,只要一查,朱厚照就是朱壽的事多半便要浮出水面。
屆時就要看群臣如何去應對,群臣無非也就兩種反應。
一種是既然朱壽就是正德皇帝,那麼別說定北王,你嘉靖帝就算把天下再讓出去,估計群臣也沒多大意見,畢竟這一年來嘉靖帝的動作太多,讓群臣已經有些懷念正德帝了。
另外一種則是裝聾作啞,不過也不會繼續反對,文官不願意武將封王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擔心武將做大,最後鬧出唐代的藩鎮之禍,又或者大明也出個趙匡胤。
然而人家連皇位都禪讓了,還藩鎮?還篡位?那他麼不是扯麼?
既然註定不可能發生那樣的事,誰還會擔心皇帝給誰封王的破事。
“正德皇帝棄國,史書之上自有公論,然而身為一代帝君,總不能就這麼莫名其妙的消失了吧。”楊廷和嘆息道:“所以正德帝必須要出來面對世人,給世人一個交代。”
“如何交代?”
楊廷和不語。
朱厚煒卻也瞭然,這個問題確實不好回答,楊廷和不肯說或者不願多說,因為這不符合儒家秉承的道德觀念。
微微搖頭,朱厚煒嘆道:“楊卿且去,待卿守孝期滿再回朝便是。”
“臣謝陛下。”楊廷和起身告退。
等到楊廷和回到內閣首輔值房,卻見內閣諸老皆已齊聚,很顯然,大家都知道首輔去覲見陛下的目的是什麼,那麼皇帝會不會奪情,楊廷和如何抉擇?
不過想來就算皇帝奪情,楊廷和也不會接受,否則楊首輔這輩子積攢下來的名聲基本上能毀個乾乾淨淨。
他們在這裡等,是要知道結果,一旦首輔離開之後,內閣今後的安排。
當然,楊廷和走了,梁儲理所應當成為首輔,這沒說的。
“諸位都在。”楊廷和微笑著換上素服,覲見皇帝要穿官袍,可他現在是居喪期間,平時哪怕在辦公也得穿素服,回了家就得穿孝服。
國人禮節大於天,稍微行差踏錯,都會被彈劾的體無完膚。
諸老紛紛見了禮,然後坐下,節哀順變的話該說的早就說了,老是說就他麼有點矯情了。
“陛下已經恩准本輔回鄉守制。”楊廷和緩聲道:“本輔走後,首輔之位當由梁輔暫代,不知梁輔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