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
這本身是一個極其尋常的日子,按照明制,除了元旦、冬至等節日官員可以休假,也有病假、賜假等等,可每年的十二月二十到正月二十,這一個月的時間屬於半休假。
什麼叫半休假,說白了就是官員可以不去衙門坐班,但是該處理的政務還是要處理,差不多相當於在家辦公,也是為新一年的到來做好準備。
但是到了嘉靖二年這條制度改了,取消了這種半休假制度,改成臘月二十八到正月初七,這十天時間正常休假,其餘時間正常上班。
這種改變沒有引起不滿,對於大臣來說,他們掌控天下政就是掌控權力,休不休假對於他們來說無所謂,這就跟後世公務員或者領導們到了歲數也不願意退休是一個道理。
至於基層官員,他們的衙門就是自己的臨時住所,什麼休假不休假,都一個樣,充其量不坐堂問案罷了。
嘉靖二年的正月初八,天下官員結束休假正常上班,可是很顯然,對於京城百姓來說,官員上不上班不關他們鳥事,他們喜歡看的想要聽到的都是一些喜聞樂見的事。
比如今天最大的事什麼?
只要前段時間看過告示或者稍微關心一點點時事的百姓都知道,今天是燕京大學開學的日子。
今天將會在燕京大學舉辦規模宏大的開學典禮。
屆時當今天子嘉靖皇帝、內閣諸老還有朝堂重臣都會前往燕京大學觀禮!
百姓們就是看個熱鬧,但是政治嗅覺稍微靈敏一點的都知道,這是朝堂或者說整個儒家對皇帝的一次妥協。
因為燕京大學是儒學和雜學並修,當然這個雜學不是春秋時期的那個雜學,而是真正的雜,駁雜的一塌糊塗的雜。
漢武帝獨尊儒術,是因為儒家為了迎合皇帝,將其綱領契合了皇家的統治思想,這也是儒家自春秋之後看得見的一次改變。
可後世說起儒家,其核心觀點就是認定儒家的多變性和包容性實在太強,在不同的時期遇到不同性格的皇帝儒家都會不經意的調整自身,就好像是一塊橡皮泥,而捏橡皮泥的手就是皇家。
春秋時期的儒家屬於純粹的學術流派,進入各國也是為了踐行儒家的理念,完善學術體系,可到了大一統時代,要是還整天談仁義道德,滿嘴的微言大義,那很顯然只會清淡的官員是治理不好國家。
那麼就需要改變,如何改變?
儒家為皮,法家為骨!
等到了朱熹時候,將理學發揚光大,雖然還是儒家,可真要說起來朱熹之後的儒和前朝的儒已經完全是兩個概念。
再等朱洪武驅逐蒙元一統天下,曾經打算給自己弄一個光鮮亮麗的出身,所以想認朱熹當祖宗,這是真的還是假的不重要。
重要的是自明始,科舉考試就以朱熹的理學為標杆,四書五經也必考朱熹做過注的,你四書五經學的再好,再如何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也沒用,至少在你科舉的時候不按照朱熹的意思去寫,那麼名落孫山是毫無商量的。
有明一朝,對朱熹理論提出質疑,而且還不是擺明車馬去質疑的只有王守仁。
現在到了嘉靖朝,嘉靖皇帝不務正業,喜歡鼓搗匠作,喜歡發展各行各業,諸如醫學、商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