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打算如何改官制,以何處為試點。”楊一清的話音很沉悶,目光也變得銳利,似乎對於皇帝打算進行的官制改革,抗爭到底!
“朕喜歡分工協作,不喜歡一把抓。”朱厚煒笑道:“如今的官制擁有太多的冗官,整日裡無所事事,卻要耗費朝廷的俸祿,對於冗官自當革之,而閒官,朕要讓他們有事做!”
朱厚煒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些操之過急,在他原本的計劃當中,至少要到嘉靖十年後,等到新學人才充斥這個天下,對儒家造成衝擊的時候再進行官制改革。
現在朱厚煒改變了主意,儒家勢大根深,想要連根一次性拔起根本不現實,那麼他可以滲沙子,用吏員的形式慢慢滲透,等到時機成熟,自可畢其功於一役!
“朕打算先改京官,改六部!”
楊一清傻了,梁儲也呆了,改六部?
六部自隋始,傳承至今已近千年,皇帝說改就改?
“陛下!”
朱厚煒壓了壓手讓準備抗辯的楊一清坐下道:“楊愛卿想說什麼朕知道,無非就是三省六部制傳承千載,並無不妥一類的諫言,所以楊愛卿稍安勿躁,先聽朕說。”
楊一清硬生生將話給憋了回去。
“三省六部制確實傳承了千年,可如今三省何在?宰相何在?大明之前可有內閣?在楊愛卿的眼裡,內閣制度是否比宰相制更加合理。”
“陛下明見。”楊一清無奈,他咋說?如果有宰相,那他現在可不就是?但他不敢說,因為說了,那就是對太祖和太宗皇帝的大不敬!
“任何官衙存在的意義都很簡單,就是為了能夠更好,更行之有效的去處理政務,宰相的存在掣肘皇權,故而被太祖皇帝廢之,內閣的存在是為了輔助天子,故而太宗立之!
天下日新月異,時代在進步發展,儒家為何不能與時俱進?其實這都不該是朕來考慮的問題,而應該是內閣提議改之才合理,如何更合理,就需要集思廣益,不合理改之,合理則推行之,二位愛卿以為然否?”
“陛下高見。”
朱厚煒臉上露出微笑道:“既如此,朕便來說說朕的看法,對或者不對,二位愛卿可以說說自己的看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嘛。”
“臣等願聞其詳。”
“好。”朱厚煒點了個讚道:“如今京城有內閣、六部、通政司、大理寺、翰林院、鴻瀘寺等等等等的官府機構……”
“陛下,還有錦衣衛、東廠和天眼!”
朱厚煒無語,很顯然,楊一清想要和他進行利益交換!
“慢慢來,不急。”朱厚煒淡笑道:“先從六部說起,兵部王尚書一直都想要跟朕請辭,他請辭的原因無非是覺得兵部職權被朕剝奪,兵部的存在已然名存實亡,兵部的職能是國家安全、軍官任命、士兵訓練以及後勤等等。
這樣的職能劃分並無不妥,可不要忘了,兵部只是替天子掌軍,而不是謀奪天子的兵權!
另外大明軍制敗壞,屯兵百無一用,禁軍難堪一戰,邊軍將門林立,這麼多年,兵部可曾想過改變?
沒有,尸位素餐可能說的有些嚴重,但不作為這三個字,兵部上下是無論如何都逃不掉的!
因此朕打算第一個改變的就是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