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朱厚煒看來,這所謂的朝貢,說白了就是那些個小國把大明當成冤大頭來著。
這事要怪就怪永樂大帝!
眾所周知,朱棣就是靠謀反奪了侄子的皇位,屬於典型的得國不正,而篡位奪權本身就是深為儒家所不恥的一種行為。
朱棣要方孝孺替他寫登基詔書,就是為了收天下士人之心,最終方孝孺不肯當亂臣賊子,於是惱羞成怒的朱棣直接滅了方孝孺十族,也算是開了歷史之先河。
歷史上著名的篡位皇帝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喜歡做出一些豐功偉績出來,然後讓世人淡忘掉他篡位的本質,只記住他的功績。
比如曹丕,不過這個不能算,因為曹丕篡漢的本質是因為他爹曹操留給他的政治資本太雄厚,走到他那一步如果不篡漢,一旦思漢勢力抬頭,沒準他或者他的後人會死的比誰都難看。
事實上也確實挺慘,曹家篡了劉家天下,司馬家篡了曹家江山,因果報應罷了。
要說歷史上最著名的篡位者,那麼非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和明永樂朱棣三人莫屬。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弒兄殺弟,後又逼迫李淵禪讓,似乎談不上篡位,頂多算個奪嫡,但是朱厚煒覺得應該算,不幹掉太子李建成,李世民這輩子都跟皇位絕緣,不逼李淵禪讓,李淵或許還能培養一個兒子出來,就是不給李世民機會。
歷史存在偶然性也存在比然性,不狠一點,什麼變故都不是沒有機會出現,就從這兩點來算,李世民不算誰算。
李世民很顯然也知道自己身上的政治汙點,於是他開創了貞觀之治,平定了突厥之患,成為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與這份光環比起來,玄武門之變算個啥?
最讓人詬病的則是趙匡胤,畢竟是從孤兒寡母的手裡奪的江山,吃相實在太難看,趙匡胤也知道自己吃相難看,估計自己逃不過文官筆桿子的羞辱,所以他立下太祖誓碑,告誡後世君王,不論什麼時候什麼原因,都不得殺文人,有違祖訓之君王,必遭報應,於是趙構遭了報應……
宋太祖對文人太好了,又結束了綿延百年的諸國亂戰,讓天下百姓重新過上安定祥和的日子,又如此善待讀書人,讀書人就算不能抹殺他篡位的汙點,可美化他一下問題還不算太大。
至於朱棣,雖然是被逼的,可篡奪侄子皇位總是不爭的事實,於是朱棣派遣鄭和下西洋,宣揚大明國的建立,和那些小國建立朝貢體系,編纂惶惶鉅著《永樂大典》,五徵漠北,終於掩蓋掉了身上不光彩的歷史,成了後世的永樂大帝!
自永樂之後,朝貢體系徹底確立,並且成為常例,外邦小國也樂此不疲,因為有好處啊。
朝貢的財物算什麼,大明國力強盛,隨便一賜就是十倍,換做是你幹不幹?
不幹?你問問旁邊倭島上那群不要臉的是咋乾的,人家派遣遣唐使學習漢文化,派遣宋使帶大批女子跟大宋借種,一年恨不得派十次遣明使,來從大明的身上揩油……
不要懷疑,矮子國不管前生還是今世都是那麼的恬不知恥。
朱厚煒登基之後,朝鮮、安南、占城、倭國等等小國都來朝貢過,不過那個時候朱厚煒事情多到數不清,哪裡有心情給小國揩油給自己添堵,於是便讓鴻瀘寺和禮部按照常例的一半給隨便打發了
至於倭國,朱厚煒交代的就一個字。
滾!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