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穿越之後的朱厚煒滿腦子裡面想的事情就只有如何才能實現自己心目中的宏偉藍圖,最簡單的目標是為了給大明這個漢家王朝續命。
最宏大的目標則是想要讓大明在他的意志下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徹底轉變,有了這個基礎,他才會去考慮殖民全球,征服天下!
為了這些目標,他在只有五六歲的年紀就自我放棄了本該屬於他的童年,當然對於一個擁有成年人靈魂的孩童來說,童年本身就是不存在的。
如今十幾年的努力,他曾經的構想正在一一實現,甚至被他定為二十年大計的蒸汽機都提前來到了這個世界,有了蒸汽機,大明的鐵路可以遍地開花,沒有心臟的鋼鐵鉅艦將會讓大明的軍隊征服這顆星球上的每一個角落。
但是他終究還是忽視了一些東西。
比如後被譽為世界上最全的百科全書,華夏民族的文化瑰寶,集三千人之力,歷時數年方才修纂成功的……
永樂大典!
大典近一萬兩千冊,三億七千萬字,編纂這樣的大典,可見何等之繁複,那個時候可沒有打字機,這三億七千萬字的大典完全是靠讀書人手中的筆,一個字一個字的抄錄而成!
因此也只有一部原本,到了嘉靖朝,嘉靖帝賊他麼喜歡這部大典,於是才不會管翰林院有多辛苦,下了旨意讓翰林院將大典從頭到尾給抄了一遍。
可惜的是,大典太他麼大,以至於嘉靖皇帝得道飛昇的時候都還沒抄完,一直到隆慶初年,翰林院才完成了任務。
於是大明便有了兩部《永樂大典》,其正本放在了南京的文淵閣,副本放在了北京的皇史宬,然而事實上是南京根本沒有正本!
後世研究隆慶時期的大典比原本要少了三千多冊,那麼很可能是嘉靖死的時候因為沒抄完,所以隆慶皇帝下旨讓原本大典給嘉靖帝陪了葬,至於存於世的嘉靖副本更是命運多舛,遺失、毀損、搶掠,到了現代還遺留下里的嘉靖副本已經是少的可憐。
這不能不說是華夏文明史上的一大遺憾,朱厚煒最不喜歡的便是遺憾!
為了讓這部大典真正的傳承下去,為了歷史文明不留遺憾,朱厚煒決定給翰林院那群整日裡面閒的發慌的翰林們找點事做。
“傳朕的旨意,命人前去南京將《永樂大典》取到北京來交給翰林院,朕給翰林院五年的時間,將大典復抄一遍!”
任興領旨暗笑,陛下這是要整治翰林院吶,把大典抄一遍……五年內,翰林基本上也不用幹別的事了,光抄都能把手抄斷了去……
不過這本身就是翰林院的份內事,翰林們就算叫苦連天,也無法拒絕。
朱厚煒的注意力又回到了長子身上,看得出來,朱載坖很是聰明,嗯……主要是他老爹的基因太好……
但是太聰明的話……
要知道燕大小學部的小學生在入學之前可沒接受過教育,他們才是真正的啟蒙,可朱載坖呢?
朱載坖如果按照小學部最低五歲的入學標準進學的話,那個時候的朱載坖……朱厚煒多了不敢說,就憑玉姐兒這般填鴨式教導,屆時認識千八百個常用字,會背上百首詩詞幾乎是板上釘釘的。
如此一來,朱載坖在小學時代就會顯得格格不入,想要融入到整體當中會很難,這同樣違背了朱厚煒的初衷。
清官難斷家務事,朱厚煒就算雄才大略,可面對這些瑣碎之事也會感到棘手。
目前看來也只有走一步算一步,看看能不能船到橋頭自然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