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換做正德年間,正德皇帝想要這麼蠻幹,估計滿朝上下的質疑聲能把皇帝給淹了,因為沒錢吶,養活軍隊的銀子是每年國家財政收入的三倍以上,拿什麼養?
但是嘉靖帝不一樣,他能這麼幹,是因為他財大氣粗啊,可就算財大氣粗,楊一清也不認為有太大的可行性。
算一筆賬就行了,算算看嘉靖帝每年的收入來源,鹽政兩千五百萬,去掉給戶部的五百萬,就只剩下兩千萬,礦稅?
礦的收入很大一部分在鐵礦,而鐵礦的礦石根本沒稅,因為鐵礦區的邊上現在正在建大鐵廠,礦山開採出來的鐵礦直接被鐵廠自身吸收了。
楊一清算過賬,天底下的礦山承包出去之後,皇帝能從礦業承包當中獲取的銀子不會超過一千五百萬兩。
除此之外,就是皇帝名下各種各樣的產業,這些有多少?
楊一清算不清這個賬,但是想來不會超過一千萬兩。
也就是說嘉靖帝每年的收入應該只有四千五百萬兩!
這四千五百萬兩要興學,通州每年支取數百萬,還有那麼多工程,皇帝要把持天下軍隊的軍權,那麼這軍費就是皇帝自己掏,就算把屯兵的土地收回來徵收賦稅,皇帝每年的軍費開支都要有兩千五百萬兩!
現在看起來差不多是收比支要高一點,但是嘉靖帝的心思太多而且手筆太大,天知道他又會鼓搗出什麼花銀子的地方。
到了那個時候,皇帝會不會打戶部的主意?
這貌似是肯定的……
楊一清是首輔但是他兼著戶部尚書,按常制,首輔一般不兼實職,但是皇帝讓他兼著,楊一清也不會有意見。
更何況朝臣都知道嘉靖朝的官難做,尤其是戶部尚書更難做,所以也沒誰提出異議。
既然還在戶部尚書的任上,那麼楊一清就必須要保證戶部的利益或者說財權不被皇帝侵蝕,你當戶部願意整天哭窮?
還不是因為窮怕了,現在難得富裕,自然更要珍惜來之不易的財政成果。
楊一清不怕皇帝要錢,因為要也沒有,但是他怕扣啊……
皇帝雖然在各州府成立了稅司,還建立了審計制度,但是不管怎麼折騰,稅司收的稅終究還是進入戶部,這一塊皇帝也收不走,否則這朝堂非得吵翻天不可。
但是每年撥給戶部五百萬兩的鹽稅呢?
這一塊走的可不是稅司,而是從鹽政衙門直接送到錢莊,然後皇帝從錢莊撥銀子給戶部。
這要是扣了,戶部就算搬石頭砸天估計都沒用。
面帶苦笑,楊一清將腦海中紛亂的念頭拋開,繼續問道:“陛下打算如何裁撤屯兵?”
“廢除兵籍制,所有屯兵歸為民籍……”
“陛下!”一直不吭聲的梁儲驚呼道:“戶籍制度自太祖時期傳承至今,並無不妥之處,豈可輕言廢棄?”
“並無不妥?”朱厚煒冷笑道:“當兵的世世代代就該當兵?打鐵的子孫就活該世代打鐵?在朕的眼裡,大明的戶籍制度乃是古往今來最讓人覺得無法理解的制度,簡直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