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在獨石口憑藉區區五千步卒就能力克五萬精騎,且是大捷,敢率兵三千就去掃蕩草原,直潰小王子大營,俘獲數萬!
這便是軍工,是工業的力量!而工業靠的便是工匠!有活生生的例子擺在諸位愛卿的眼前,諸位愛卿還敢目空一起,看不起匠人?
如果大明不能領先於天下,那麼當西方或者是草原上工業興起之後,難道我大明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大門被堅船利炮給轟開?
眼睜睜的看著兩百多年前的慘事繼續降臨在大漢民族的頭上?
不要以為朕是在危言聳聽,朕的學問確實不如諸位愛卿深厚,但是朕看的比你們都要長遠,朕的目光從來沒有隻放在大明的一畝三分地上,朕看的是真正的天下!”
“臣等受教。”楊一清領銜一拜,一個什麼熱氣球都能帶人飛上了天空,皇帝是用現實證明了自己,他們如果還要質疑,那真的只能說是愚蠢。
儘管還是不太相信那個什麼能滿地飛奔的鐵車,也無法接受鋼鐵能夠在海上破浪而行,但是他們已經不敢明目張膽的懷疑,免得再被打臉。
“諸位愛卿對於朕興學天下一直頗有微詞,甚至曾經一度擔心,朕這興學會不會威脅到儒家的道統,如果會的話,沒準就要跟朕玩死諫那一套了。
朕興學為的不是這個天下能誕生出多少讀書人,為了是讓大明擁有更多的專業性,在各個領域都能產生貢獻的人才。
儒家讀四書五經,能做一手道德文章,能理政務,然而這天底下太多的官員只會做官卻又做不好官了。
比如不懂經濟,卻管賦稅徵收,被各衙的胥吏騙的團團轉而不自知,不懂法,甚至連《大明律》都沒認真看過,卻指望他們斷案,何其可笑。
朕培養出來的新學人才,就算不走科舉出仕之途,卻能夠走進各個衙門,為不懂經濟不懂法的官員分憂,成為師爺或者胥吏,他們學經濟的可以去稅司,學法的可以協助官員提點刑獄。
這對於儒家官員治政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而滿朝上下卻在懷疑朕別有用心,朕難道不想讓大明富庶繁盛,不想看到大明的天下國泰民安,難道不願意大明傳承千秋,國富民強?
朕難道是吃撐了,要花費數萬萬兩白銀去興天下學?
諸位愛卿可知道興學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是朕不想愚民,而愚民的代價,朕承受不起,大明承受不起,華夏民族更承受不起,朕要的是民族覺醒!
三百多年前,金人佔據了中原,兩百多年前,蒙古人的鐵蹄在華夏的大地上肆虐,崖山一戰,華夏民族險些被掘了根!
被征服的華夏民族在異族的淫威下瑟瑟發抖,百姓被當成豬狗,卻依舊逆來順受,為何如此?
百姓為什麼自己被凌辱卻不敢反抗,讀書人為何能在元廷跪倒異族的腳下,換取那微不足道的所謂榮華富貴。
數典忘祖,莫過於此!這其中的原因就是讀書人也好,百姓也罷,他們沒有民族榮譽感,他們對於民族的信仰還沒有覺醒,對於他們來說無非就是換了一個主子罷了。
朕興學,最重要的不是讓天下人讀死書,死讀書,是要讓他們明白什麼是忠孝節義,要百姓將忠君愛國這四個字刻到骨子裡面去,是為了覺醒天下萬民的民族榮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