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薛後難產而死,只要她腹中孕育的是皇子,那麼她就有九成的把握位正中宮!
大明的皇后確實是出身民戶,但是出身低賤的皇后已經死了,進位的皇后可沒那麼多講究。
和皇帝的關係緩和,孃家人收斂成了鵪鶉,宮裡面有太后撐腰,又生下皇子,就算外朝還有阻力,也絕對不會太大!
這便是張韶華的底氣!
不過很顯然,現在的朱厚煒沒心情去管張韶華的野望,他的目光落在吳家姐妹的身上。
“德嬪、賢嬪。”
“臣妾在。”
“你們吳家鎮的族老還有你們父母、弟弟到京城已有半月,當真不去見見?”
吳家姐妹咬緊了嘴唇。
朱厚煒見狀,心裡沉嘆,這心結想要開啟可真不容易。
吳家姐妹被家族推出來獻祭龍王,而她們父母沒有拼命阻止,或者說面對家族的意志,也沒有膽量阻止。
如此一來,吳家姐妹對家族中人痛恨也可以理解,只不過如今吳家姐妹已是宮中嬪妃,是天子的女人,德殯一旦生下皇子或者皇女,那麼進位為妃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這個時候吳家族人前來京城拜見,無非是想修復關係,這可是皇親國戚吶,誰能淡然處之。
只可惜吳家姐妹積怨未解,所以直接拒絕了,然而吳家人想來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並未知難而退,而是每日辰時都會到承天門外眺望皇城,直到黃昏才會離去。
想來是想要以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法子來感動吳家姐妹,獲得姐妹二人的原諒,進而認祖歸宗。
當然認祖歸宗也不準確,畢竟吳家姐妹從來也沒被開除出去過,而且女子也不入族譜。
“陛下……”吳雪羽低聲道:“臣妾那一日被陛下帶走之時,便立誓此生不回吳家鎮,從此與吳家人形同陌路,再無瓜葛!”
朱厚煒搖了搖頭道:“活人獻祭的陋習在大明各地皆有,吳家人這麼做對你們而言自然是不公的,然而他們的出發點終究還是為了宗族,所以你們可以責怪他們,但是沒有怨恨的必要,另外都是爹孃生養的,生養之恩該報還是要報……”
若是在後世或許還會有另外一種論調,比如有些人就不配為人父母,談什麼生養之恩,這話在極少數情況下確實成立,但絕對不能當成普遍現象去對待。
但是在封建時代不存在這個,如今講究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父要子亡,子不能不亡。
若是對待自己的父母都能這樣那樣,那這樣的人會如何對待君父?
所以站在朱厚煒的角度,他是不能容忍這種現象發生,更別說是自己的後宮了。
當然對於吳家姐妹,總的來說他還算寬容,也願意給姐妹倆時間去平息怨憤,讓她們學會寬恕。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這句話朱厚煒懂,但是他不需要去體會,因為他是裁定者,甚至是天下間規則的制定者,他可以將自己的意志強行加在別人的頭上,你若不服,唯有出局。
前朝如此,後宮亦如是!